第1章

1.

清安水库

我叫苏阳,去年2005年大学毕业,新闻学专业。

我的家乡是清州市北部的一座小县城,清安县。

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宣传部,宣传部下属有广电局,报社,电视台等部门。

按照相关要求,每隔二十年,要进行地方志的编纂工作。

所以,我的第一份工作任务,就是去县乡镇,进行县志修编内容的收集记录,更新校核。

时值仲夏,今天要收集整理资料的,是一个水库。

1958年,清安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灌溉和防洪需求加剧,所以,同年年初,省委批准了清安县兴建三闸水库的计划。

三闸水库是老百姓的叫法,正式名称叫清安县杨柳镇水库,因为水库排水渠有三座巨大的水闸,坐落在水闸位置的附近村庄,按水闸编号,就叫做一闸村,二闸村,三闸村。

因为近些年的不断扩修,加上一部分非养殖区,改为旅游景点。所以,我要对水库相关的面积,体量数量做记录更新。

还有就是,采访记录当时参与建设的人,记录水库建设时期,发生的突出表现建设过程的人和事。

三闸水库,总面积13平方公里,总蓄水量达6200万方,养殖水面1.44万亩。

13平方公里,我用手机计算器算了一下,大概是5千米长,2600米宽。相当于2个西湖面积。

我在大学里考了驾照,所以下到乡镇,就可以使用科室的白色桑塔纳。

白色桑塔纳沿着两边站着的高高梧桐树的县道,向杨柳镇驶去。

由于清安县紧挨着清州市,县里人的生活圈基本都是在县城和清州市。

加上我家是爷爷辈是外省逃难至此,此地并无住在乡镇的亲戚朋友。所以,虽然我出生在此,但二十多年基本没有去过下面几个乡镇。

三闸水库,南北向坐落在清柳线道路的右侧,准确的说是马路往东约莫一里路。

当车窗右侧出现一个巨大的建筑物,横跨在路旁河面上的时候。我在路边停了车。下车来到这个像大门一样的建筑,门头上红漆大字“杨柳水库3号泄洪闸”。我从背包里拿出相机,找了几个角度拍了照片,然后驱车继续往北。

往北开了两三公里,出现一个2号泄洪闸,紧接着是1号泄洪闸。

清江县杨柳镇水库的牌子下,几个人站在了大门口,我下车打了招呼。经过带头的人介绍,才知道这4个人是,水库管理所副所长杨文勇,水库管理员杨庆,三闸村村支书杨广财,前面这三人年纪相仿,约莫都在50岁上下。第4个人叫杨根宝,是个年纪80的光头白须老人。

互做了介绍,简短的寒暄过后,我们5人围坐在水库管理处的办公桌前。

“我们4个都是一个村的,所以都姓杨。”站长好像看出了我对4个人姓氏的好奇,首先说道。

我尴尬的一笑,然后和众人说起了今天的来意。

“那个县里面已经打电话通知了的,那个是叫苏阳,苏科长是吧?"站长看着我。

我大窘,连忙摆手否定了这个称谓,“我今年刚参加工作,不是什么科长,你叫我小苏吧。"

我看着笔记本上写着的几项今天的工作,有些着急,便接着跟站长说道,“杨站长,我们先开始吧。“

我拿出一张平面图,把上面用红色彩笔画着的几组数据让给杨站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