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微微一笑:“你的愿望很美好。若你想实现这些愿望,不妨随我去一个地方。”
柳彦卿疑惑道:“去哪里?”
“普陀山。”居士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那里有观音菩萨,若你能诚心祈求,菩萨定会给你指点。”
柳彦卿心中一动。他自幼便听闻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如今,他既已放弃科举,不如随居士去普陀山,求菩萨保佑天下百姓。
陈神医、林氏、王元宝等人听闻柳彦卿要去普陀山,也纷纷表示愿意同行。陈神医想向菩萨求一些治病救人的良方;林氏想求菩萨保佑丈夫平安归来;王元宝想求菩萨保佑自己的生意兴隆,多积福德。
众人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普陀山的旅程。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因灾而流离失所的人,柳彦卿等人便将随身携带的食物和钱财分给他们,还向他们宣扬积善修福的道理。不少人受到感染,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一起前往普陀山。
这日,他们来到一片荒山野岭,天色已晚,便在一座破败的寺庙里暂住。寺庙里只有一位老禅师,法号慧能。慧能禅师见众人前来,便为他们煮了热茶,与他们谈论佛法。
“施主们此行前往普陀山,是为了求菩萨保佑吧?”慧能禅师问道。
柳彦卿点头:“正是。如今世间灾厄不断,百姓受苦,我们想求菩萨指点,如何才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慧能禅师微微一笑:“菩萨不在普陀山,而在每个人的心中。心中有善,便是菩萨;心中有恶,便是妖魔。积善修福,不是向菩萨祈求,而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看那寺庙外的一棵枯树,若有人为它浇水施肥,它便能重新发芽;若人人都视而不见,它便会永远枯槁。这世间的灾厄,也是如此,若人人都心怀善念,广行善举,灾厄自会消散。”
柳彦卿恍然大悟:“禅师,您是说,救苦救难的不是菩萨,而是我们自己?”
“正是。”慧能禅师点头,“菩萨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善念与慈悲。真正能救天下百姓的,是每个人心中的善念,是每个人的善举。就像你们疏通暗泉,救了李村的百姓,你们便是李村的‘菩萨’;你们帮助沿途的灾民,你们便是灾民的‘菩萨’。”
众人听后,心中都有了新的感悟。王元宝说道:“禅师说得对!我以前总以为,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现在才明白,善念和善举,比金钱更重要。从今以后,我要多做善事,帮助更多的人。”
林氏也说道:“我也要向大家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别人。”
慧能禅师看着众人,眼中满是欣慰:“善哉善哉。你们能有这样的感悟,便是最大的收获。明日,你们便可继续前往普陀山,但记住,到了普陀山,不要只向菩萨祈求,还要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将‘善’字刻进了骨血里,是否真的愿意为了众生的福祉,放下一己之私。”
夜色渐深,众人在寺庙的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