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意味着可能有一种外部力量正在与羲和号产生共振,”林海语气沉重,“而这种共振正在干扰我们的可控核聚变反应。”

“外部力量?来自哪里?”委员会主席追问。

林海深吸一口气:“这就是问题所在。李维教授当时认为,这种共振可能来自宇宙中某个未知的源头,甚至可能是...智能性的。”

会议室顿时炸开了锅。

“你是说外星力量?”

“这太荒谬了!”

“为什么十五年来从未公开这个发现?”

林海提高了声音:“因为李维教授在提出这个理论后不久就意外去世了!而我们没有足够证据支持这一假设,所以决定暂时保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事实上,林海没有完全说实话。李维并非意外死亡,而是在一次紧急太空作业中神秘失踪,只留下部分破损的宇航服和一段模糊的紧急通讯记录,其中提到了“它们来了”。

当时作为项目副指挥的林海,与少数几位高层决定隐瞒真相,以免影响羲和号的完工。他们告诉外界李维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并将所有相关研究资料加密封存。

如今,面对可能的全球性能源危机,林海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被埋葬的秘密。

“即使你的假设成立,我们该怎么办?”张岚问到了关键问题。

林海看向主屏幕上波动不止的羲和号:“我们需要重新启动李维教授的研究,找出空间共振的来源和性质。可能需要派遣探测队前往羲和号内部,检查核心反应区是否有异常。”

这个提议引起了更大争议。羲和号核心区温度高达数亿摄氏度,虽然通过磁场约束,但任何近距离检查都极其危险。

会议进行了两小时,最终委员会勉强同意派遣无人机小队进行初步探测,同时成立专门小组研究空间共振现象。

散会后,林海独自留在会议室,再次打开了那份加密文件。这次,他仔细阅读了李维教授当年的笔记:

“空间共振呈现出智能模式,仿佛是一种对话尝试...羲和号不仅是能源源,更可能是一个信号放大器...我们必须谨慎,宇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活跃...”

林海感到一阵寒意。如果李维是对的,那么人类可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向宇宙深处发送了某种信号,而现在,收到了回应。

与此同时,林星成功侵入了能源委员会的档案系统。她绕过层层防火墙,终于找到了关于父亲和李维教授的加密文件。但就在她即将破解最后一道密码时,系统突然发出警报。

“糟糕!”林星立即启动反追踪程序,但对方的防御系统异常强大,很快锁定了她的位置。

令她惊讶的是,攻击者没有试图阻止她,反而发送了一条神秘消息:

“想知道真相?来地下实验室,单独一人。——知情人”

随后,所有访问痕迹被彻底清除,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林星心跳加速。这可能是陷阱,但她太渴望知道真相了。犹豫片刻后,她决定冒险赴约。

她不知道的是,这个决定将让她卷入一个远比想象中更大的阴谋之中。

第四章:地下实验室

林星按照指示来到清华校园深处一栋老旧的实验楼。这里曾是物理系的前沿研究基地,自从羲和号建成后,大部分设备已迁移到更新的设施,如今显得冷清而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