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刚到省会时,叶薇很不适应。新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老师讲课速度快,她的成绩只能排到中游;她性格内向,没什么朋友,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待在宿舍或图书馆。姑姑看出了她的孤单,周末总接她去家里吃饭,跟她聊大学的生活:“薇薇,人这一辈子,会失去很多东西,但最不能失去的是自己。你还年轻,有很多机会,别被一件事困住。”

姑姑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叶薇迷茫的心。她开始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学习 ——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去操场背英语单词;晚上图书馆闭馆后,回宿舍在台灯下刷题。她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好,姑姑建议她主攻英语,以后当翻译:“翻译能接触到不同的人,看到更大的世界,很适合你。”

叶薇听了姑姑的话,开始疯狂学英语。她每天听 BBC 新闻,看英语电影,模仿里面的发音;为了练口语,她会一个人在操场边对着空气说话。有一次她在图书馆读英语,被路过的英语老师听到了 —— 老师夸她发音标准,推荐她参加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

叶薇一开始很犹豫:“我怕我讲不好。”

姑姑鼓励她:“就算讲不好也没关系,至少你试过了。你要知道,你比自己想象中更优秀。”

叶薇还是报名了。为了准备比赛,她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讲稿,调整表情和手势;遇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问老师。比赛那天,她站在台上,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虽然紧张,但还是流利地完成了演讲。当听到主持人念出 “二等奖” 时,叶薇的眼睛亮了 —— 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么大的认可。

高考时,叶薇发挥得很好,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英语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给爸妈打电话,电话里第一次听到爸爸哭了:“薇薇,你终于长大了,爸妈为你骄傲。”

挂了电话,叶薇走到窗边,看着北京的天空,心里充满了希望 —— 她知道,属于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第五章

大学四年,叶薇像一块海绵,拼命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她不仅学好了专业课程,还选修了法语和西班牙语,用三年时间考取了英语专业八级证书、翻译专业资格(CATTI)一级证书 —— 这些证书,是她给自己的底气。

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翻译活动:学校组织的学术会议翻译、校外的商业活动翻译、公益组织的外文资料翻译…… 刚开始时,她因为缺乏经验,经常出错。有一次在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她没听清一个生物专业术语,翻译错了,导致台下的专家皱起了眉头。

会议结束后,叶薇躲在卫生间里哭了很久,觉得自己很没用。可哭完之后,她还是擦干眼泪,把那个术语记下来,查了十几篇论文,弄清楚它的含义和用法,还写了一篇总结,贴在书桌前提醒自己。

她还找了专业的翻译老师请教:“老师,我怎么才能做好翻译?”

老师告诉她:“翻译不是简单的‘换词’,而是要懂‘语境’—— 你得知道说话人的意图,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