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开始胡搅蛮缠,试图转移话题。
但此时此刻,再多的眼泪也掩盖不了真相。
张总脸色铁青:“会议暂停,这件事需要彻底调查清楚。”
王经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让客户知道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影响会很恶劣。
“李静,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个方案是你做的?”张总问道。
我拿出手机,打开邮件记录。
“这是我发给小雅的初稿,时间是三天前凌晨三点。”
“这是修改后的二稿,时间是两天前的晚上十一点。”
“还有最终稿,昨天下午发送。”
每一个版本的修改痕迹,每一次完善的过程,都有详细记录。
更重要的是,我还保存了所有原始素材和数据分析的工作文件。
小雅彻底哑口无言。
她再也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这件事我们会认真调查。”张总站起身,“会议先到这里,后续再安排时间。”
客户们面面相觑,显然对公司的管理产生了质疑。
小雅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
她知道,这次真的完了。
5
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公司内网论坛上突然出现了一篇匿名帖子。
标题很抓眼球:《说说我在职场遭遇的地域歧视》。
我点开一看,内容写得声泪俱下。
帖子里,小雅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励志上进的外地新人。
来到陌生城市打拼,努力工作却遭到排挤。
“有些本地同事总觉得我们外地人是来抢饭碗的,处处给我们穿小鞋。”
“明明我的工作能力很强,却因为没有本地关系网,总是得不到认可。”
“最过分的是,她们还会故意在领导面前诋毁我,说我剽窃创意。”
帖子里小雅没有指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我。
评论区很快就炸了。
“楼主太可怜了,这种地域歧视确实存在。”
“我也是外地的,深有同感,本地人确实抱团排外。”
“有些人就是仗着土著身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也有理性的声音:
“这种事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楼主说得这么模糊,感觉像是在炒作。”
但支持小雅的声音明显占了上风。
很多外地同事都被这篇帖子引起了共鸣,纷纷分享自己的“受歧视”经历。
我看着这些评论,心里五味杂陈。
小雅这招够狠的,直接把个人恩怨上升到了地域矛盾。
这样一来,她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任何批评她的声音,都会被扣上“地域歧视”的帽子。
果然,没过多久,办公室里的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
几个外地来的同事看我的眼神都不太一样了。
刘浩更是直接冷嘲热讽:“有些人啊,就是觉得自己是地头蛇,可以随便欺负外地人。”
“你什么意思?”张萌忍不住反驳。
“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清楚。”刘浩瞟了我一眼,“明明人家小雅工作那么努力,结果还要被人背后捅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