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钧走进了她的生活。
他是公司新来的策划总监,比林晓大两岁,风度翩翩,业务能力出众。起初是工作上的交集,后来张钧开始约她吃饭,美其名曰“讨论项目”。
林晓犹豫过,上一段感情的创伤还未完全愈合。但张钧的追求耐心而周到,不像陈阳那样轰轰烈烈,却更让人感到安稳。
“我知道你经历过什么,”有一次晚餐时,张钧认真地看着她,“我不急,我可以等,等到你准备好。”
他的体贴打动了林晓。半年后,他们正式在一起了。
与张钧的恋情很不一样,没有大学时代那种天真烂漫,更像是两个成年人的相互选择。张渊理性、务实,很少情绪化,这让经历过背叛的林晓感到安心。
交往一年后,他们同居了。张钧的能力在公司备受认可,前途一片光明。林晓以为这次找到了可以携手共进的伴侣。
然而好景不长,同居后的张钧像是变了个人。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上进,反而对工作敷衍了事,多次因迟到和失误被领导批评。
“那么拼命干什么?”当林晓劝他认真点时,他不以为然,“公司又不是离了我不行,照样运转。”
更让林晓不安的是,张钧开始对她的工作表现出莫名其妙的敌意。每当她升职加薪或是项目成功,他不是祝贺,而是冷嘲热讽。
“又抱上谁的大腿了?”有一次,得知林晓拿下了一个大客户后,张钧酸溜溜地说。
林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女人在职场上升得快,总是有特殊优势。”他耸耸肩,继续打他的游戏。
那是他们第一次大吵。事后张钧道歉了,说是压力大口不择言,林晓选择了原谅。但裂痕已经产生。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钧越发懒散,后来甚至辞掉了工作,说是要“休息一段时间”。这一休息就是半年,期间全靠林晓的收入支撑家用。
林晓劝他找工作,他却总是敷衍了事:“急什么,你不是赚得不少吗?”
最让林晓心痛的是,张钧开始对她挑三拣四。从她的穿衣风格到做饭口味,从她的朋友圈到家人,几乎没有一件事能让他满意。
“你那个闺蜜小雨,整天晒包包晒旅游,虚荣得很,少跟她来往。” “你妈今天又打电话啰嗦什么了?以后这种琐事别跟我说。” “这菜太咸了,你怎么连做饭都做不好?”
林晓变得越来越沉默。她不断告诉自己,张钧只是暂时的低谷期,会好起来的。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才让他变成这样。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公司年会。林晓因年度业绩第一获得表彰,还被晋升为部门经理。她高兴地回家想与张钧分享这个好消息,却看到他醉醺醺地躺在沙发上,客厅里一片狼藉。
“你又喝酒了?”林晓忍住不快,开始收拾满地的零食袋和酒瓶。
张钧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哟,林总回来了?现在厉害了,看不起我这种闲人了是吧?”
“我不想吵架,今天我升职了,本来想庆祝一下...”
“庆祝?庆祝什么?庆祝你比我强?”张钧突然激动起来,“我知道你怎么想的,觉得我配不上你了是吧?告诉你,没有我当初帮你,你能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