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张书记还是犹豫:“可种地风险大啊,万一赔了...你刚回来,别再栽了跟头。”

“我不怕。”我笑着说,“您放心,我肯定能种好,还能带着村里的人一起赚钱。”

最后,张书记被我说服了,以每年每亩五百块的价格,把二十亩田承包给了我,签了五年的合同。

消息传出去,村里又炸开了锅。刘三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当着一群人的面笑话我:“王磊这是真疯了!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回来种地?我看他用不了半年,就得把那点钱赔光!”

有人跟着附和:“就是,现在谁还种地啊?又累又不赚钱。”

我没理他们,第二天就雇了村里的几个老人,开始清理荒田。先用拖拉机把杂草翻了,再用锄头把石头捡出来,田埂也重新修了一遍。太阳晒得人头晕,我每天都跟着一起干,手上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又结茧,可看着荒田一点点变平整,心里却越来越踏实。

我没种普通的玉米、小麦,而是从网上找了靠谱的种子商家,引进了黑番茄、紫胡萝卜、水果玉米、蓝莓这些特色品种。这些种子不便宜,光买种子就花了两万多。赵叔看着我育苗,好奇地问:“磊子,你这种的都是啥啊?黑不溜秋的番茄,紫莹莹的胡萝卜,能吃吗?”

“赵叔,这您就不知道了。”我笑着给他递了瓶水,“这黑番茄富含花青素,对身体好,城里超市能卖二十多块一斤;这紫胡萝卜比普通胡萝卜甜,还能当水果吃,一斤也能卖十五六。咱们种这些,比种玉米赚钱多了。”

为了保证品质,我不用化肥和农药,专门找赵叔要了农家肥,又查资料学了植物提取液防虫的方法——用辣椒、大蒜、生姜熬成水,喷在菜叶子上,既能防虫,又安全。我还从网上买了一套智能灌溉系统,在田里装了传感器,用手机就能控制浇水,什么时候浇、浇多少水,都能精准控制。

那天我正在田里用手机调试灌溉系统,刘三又晃悠过来了。他看着我对着手机点来点去,嗤笑一声:“王磊,你这是干啥呢?拿着个破手机就能种地?我看你是在城里待傻了,装什么大尾巴狼!”

周围几个干活的老人也跟着笑,有人说:“刘三说得对,种地还是得靠天靠力气,哪能靠手机?”

我没跟他们争,只是笑了笑:“等收成了,你们就知道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田里的作物长得越来越好。黑番茄挂了果,沉甸甸的,像黑色的小灯笼;紫胡萝卜从土里拔出来,水灵灵的;蓝莓也开了花,白色的小花像星星一样;水果玉米长得比人还高,叶子绿油油的。

三个多月后,第一批农产品成熟了。我先摘了些样品,拍成照片,发到了以前认识的几个电商平台的朋友那里。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上海的客户联系我,说想订一百斤黑番茄、五十斤紫胡萝卜,还说“只要品质好,价格不是问题”。

我赶紧组织人采摘、包装,用顺丰冷链寄过去。客户收到货后,立马给我打电话:“王磊,你这东西太好的!黑番茄又甜又多汁,紫胡萝卜脆甜,我这边的高端超市想长期跟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