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趯稳住心神,拱手道:“小子卫趯,乃一介流民。路见不平,略尽绵薄之力罢了。”他刻意忽略了“天兵”是他瞎编的,反正援兵确实来了。
很快,曹操派来的将领夏侯渊率军赶到,清剿了残余乱兵,听闻事情经过后,对卫趯这个神秘少年也充满了好奇和感激。
曹嵩紧紧拉着卫趯的手,对夏侯渊说:“妙才,此乃我之救命恩人!速带他回兖州,面见孟德!定要重谢!”
卫趯心中狂喜,第一步,成了!他成功地抱上了曹操老爹的大腿!
第二章:兖州献策,胡辣汤的威力
进入兖州,见到曹操。
此时的曹操,正为父亲差点遇害而后怕不已,同时对徐州牧陶谦充满了愤怒。见到卫趯这个救了父亲的“奇人”,自然是郑重感谢。
曹嵩更是把卫趯和那碗“胡辣汤”吹得神乎其神。
曹操虽不信什么“天赐神汤”、“引天兵”之说,认为更多是巧合和这少年的急智。但他对卫趯临危不乱、用奇特方式拖延时间的机敏颇为欣赏。而且,那“胡辣汤”的香气,他后来也听军士描述,确实异乎寻常。
“卫小先生救父之恩,操没齿难忘。不知先生欲求何赏赐?金银田宅,但说无妨。”曹操打量着这个看起来有些瘦弱,但眼神清亮的年轻人。
卫趯深吸一口气,知道关键时刻来了。他不要金银,他要的是进身之阶。
他拱手道:“曹公,金银田宅,皆乃身外之物。小子斗胆,愿以一策,换曹公帐下一容身之处。”
“哦?何策?”曹操来了兴趣。
“小子听闻曹公欲报父仇,兵锋直指徐州。然兖州新定,根基未稳,且大军远征,粮草耗费巨大。小子有一法,或可助曹公暂缓粮草之忧,甚至……收拢百万青州黄巾降卒之心,使其化为己用!”
曹操眼神骤然锐利起来。粮草和黄巾降卒,正是他目前最头疼的两大难题!这小子,居然一眼看穿?
“细细说来!”
“小子所言之法,名曰‘胡辣汤’。”卫趯不慌不忙地说,“此汤用料寻常(系统可提供基础香料种子或寻找替代品),但滋味鲜美,饱腹暖身,尤其适合军旅及百姓冬日食用。若能大规模制作,既可节省军粮(一碗汤能让人多吃些粗粮),更能显曹公仁德,抚慰降卒与流民之心。”
他顿了顿,补充道:“小子愿献上此汤制法,并于军中试制。若无效,小子分文不取,任凭发落。若有效,望曹公赐小子一机会,于军中效力。”
曹操何等人物,立刻明白了其中的价值。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其背后的宣传和收拢人心的意义。父亲曹嵩对胡辣汤的极度推崇,就是活广告。
“好!便依你所言!予你人手物资,即刻于军中试制此汤!若果真有效,操绝不吝啬官爵!”
于是,卫趯在曹操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胡辣汤”推广计划。他利用系统提供的少量初始香料(主要是胡椒),并寻找本地类似替代品(如茱萸增辣),大规模熬制胡辣汤。
首先供应给那些投降不久、人心惶惶的青州黄巾降卒。
当那些面黄肌瘦、终日只能吃些糙米甚至挨饿的降卒,喝到一碗热辣滚烫、滋味十足的胡辣汤时,反应比曹嵩还要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