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内容,只有一句话:
“阁下是想当大宋的将军,还是想当叛党的帮凶?”
驻军统领,是个聪明人。
一边是地方豪强,一边是手握尚方宝剑、圣眷正浓的当朝宰相。
怎么选,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
于是,天还没亮,上千名精锐的禁军,便雷霆出击,将还在睡梦中的漕帮和粮商们,一网打尽。
这就是“势”。
堂堂正正的阳谋。
王安石,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了所有人,谁,才是这江宁府真正的主人。
……
江宁府的试点,大获成功。
仅仅三个月,府库的税收,就比往年同期,翻了整整一倍!
而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份详尽的、带着无数具体数据的捷报,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汴梁。
宋神宗看到奏报后,龙颜大悦,在朝堂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对王安石大加赞赏!
“众卿都看看!这就是新法的成效!”
“事实证明,介甫的变法之路,是走对了!”
保守派的官员们,一个个面如死灰,哑口无言。
尤其是司马光,他拿着那份奏报,手都在发抖。
他想反驳,想说这数据是假的,是王安石粉饰太平。
但奏报上,每一个数据,都有详细的出处和核算过程,逻辑严密,天衣无缝。
这根本不是传统文人能写出来的东西!
倒像是……出自某个精于算计的账房先生之手!
他怎么也想不通,王安-石,是怎么做到的?
而另一边,贫瘠的恩州,也传来了好消息。
虽然税收增加不多,但因为“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的推行,当地的百姓,安然渡过了春荒,开垦了大量荒地。
整个州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两份捷报,如同两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所有反对者的脸上!
一时间,朝堂之上,支持变法的声音,空前高涨!
宋神宗的底气,也更足了。
他当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青苗法”和“市易法”。
王安石的变法大业,终于,迈出了最坚实,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王安石府邸。
看着系统界面上,因为试点成功,百姓安居乐业,大宋国运提升,而暴涨到3000点的“源点”,王安石的脸上,却没有任何喜悦。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其难度,比在一个州府搞试点,要大上百倍!
会遇到的阻力,也将是空前的。
更重要的是,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巨大的隐忧。
那就是——军事。
大宋积弱,根子就在于军事上的孱弱。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算国家再富裕,也不过是待宰的肥羊。
历史上的王安石,也推行了“保甲法”、“将兵法”等军事改革。
但最终,都收效甚微。
因为,他动不了大宋军队的根本——那套重文轻武、内外相制的“祖宗之法”。
“必须,从根子上,彻底改变大宋的军事体系!”
王安石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将目光,投向了地图的西北角。
那里,是西夏国的疆域。
一个让大宋百年来,如鲠在喉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