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谢谢李教授!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林辰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挂了电话,他立刻登录邮箱,下载了当年的课题资料。通宵达旦地工作,将旧课题的算法与“肺安”系统的需求结合,修改硬件接口、优化数据模型、完善用户界面。天快亮的时候,他终于完成了项目的核心部分,赶在报名截止前半小时,成功提交了参赛材料。

提交成功的那一刻,林辰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泪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这一路的艰辛和委屈,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选手。

张磊得知林辰还是提交了参赛项目,气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他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林辰的项目不要取得好成绩。

3 锋芒初露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采用线上评审的方式,评委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技术难度打分。

半个月后,初赛结果公布。林辰忐忑地打开官网,在晋级复赛的名单里,找到了“肺安”系统和自己的名字。那一刻,他激动得跳了起来,立刻给李教授打了电话报喜,又给医院里照顾母亲的护工发了信息,让她转告母亲这个好消息。

复赛在南城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要求每个晋级的团队现场演示项目,并接受评委的提问。林辰没有团队,只能一个人带着设备,站在偌大的展厅里。

周围的参赛队伍大多西装革履,带着专业的演示设备和厚厚的资料册,有些甚至是由知名高校的教授带队,相比之下,林辰的装备显得格外简陋——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二手的血氧仪和呼吸传感器,打印出来的资料也只有薄薄几页。

“你看那个人,一个人来参赛,设备这么寒酸,怕不是来凑数的吧?”

“听说他是个五金厂的工人,能进复赛估计都是运气好。”

周围的议论声像针一样扎在林辰心上,但他没有退缩。他深吸一口气,调试好设备,等待着演示开始。

轮到林辰上台时,他抱着设备,从容地走上讲台。面对台下的评委和观众,他没有丝毫怯场,清晰地介绍了“肺安”系统的功能和设计理念:“对于慢性肺病患者来说,定期复查是件很痛苦的事。我的‘肺安’系统,能让患者在家就能完成肺功能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AI模型会在十分钟内生成分析报告,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刻向患者和家属发出预警,还能同步给主治医生,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说完,他现场演示了系统的操作流程:将传感器戴在手腕上,深呼吸几次,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实时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数据,几分钟后,一份详细的健康报告就生成了,上面标注着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以及对应的健康建议。

演示结束后,评委们开始提问。其中一位来自星途科技的技术总监王涛,看着林辰,眼神里带着审视:“你的系统核心算法,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家用设备的测量精度可能不如医院的专业设备,这会不会影响系统的实用性?”

这个问题直击要害,林辰早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