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更新时间:2025-11-15 13:37:42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象征着新的循环开始,蕴含着希望和新生的意义。后石村生活简单而纯粹,每到冬至,打糍粑便是家家户户都期盼的热闹事儿。

冬至这天,天刚蒙蒙亮,小花家的院子里就开始忙碌起来。小花的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在厨房的灶台边忙活着,将炒香的芝麻、花生细细碾碎,与白糖混合在一起,那浓郁的香甜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引得小花和哥哥时不时地溜进厨房,想偷偷抓上一把尝尝。而今天打糍粑要用的石臼和木杵妈妈昨天就给洗刷得干干净净,整齐地摆放在院子中央晾着了。

小花爸爸把厨房里蒸好的糯米端出来倒进石臼中,小花和哥哥站在石臼旁,看爸爸拿起木杵,开始有节奏地捶打起来。“嘿哟,嘿哟……”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用力地捶打着石臼里的糯米。每一次木杵落下,糯米就变得更加紧实、粘稠,那“砰砰”的声音仿佛是冬日里欢快的节奏。打到后面糯米变得越发粘稠起来,妈妈就用大碗装上温水,弄湿手,在旁边配合着爸爸把木杵上粘着的糯米糊扣下来,并把糯米团给翻个面,以利于爸爸继续捶打糯米团。小花在旁边看的津津有味。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左邻右舍们吃过早饭陆陆续续地朝着小花家走来,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端着或背着自家蒸好的糯米。糯米在热气腾腾中散发着诱人的米香,那是丰收的味道,也是冬日里温暖的味道。

最先到的是隔壁的王阿婆,她已经上了些年纪,走路颤颤巍巍的,但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手里端着一个大大的竹制蒸笼,里面满满的都是刚蒸好的糯米,上面盖了布防尘又保温。“小花爸妈,我来啦,又得麻烦你们家,借用石臼咯,我先来排队,一会我家大石过来打糍粑。”王阿婆说道。爸爸没停下手里的活,妈妈转身笑着说:“阿婆,您这说的什么话,每年冬至大家一起打糍粑,图的就是个热闹,哪里谈得上麻烦哟。您先坐等一会儿”

不一会儿,大伯家的堂哥也来了,他年轻力壮,肩上扛着一大袋糯米,脚步轻快。“三叔,三婶我把糯米带来了,今年我也能出把力,我来打糍粑!”堂哥一边说着,一边把糯米放在地上。

小花从屋里跑出来,看到堂哥,眼睛一亮:“阿勇堂哥,你来啦”,堂哥笑着摸了摸小花的头:“是呀,今年由我来打,让我爸休息休息。”说着从口袋拿出块叮叮糖,“刚过来时看到在卖,买了一块给你跟大明,拿去吃吧”,“谢谢阿勇堂哥”小花给堂哥做了个揖,就去找大明分享叮叮糖了。阿勇堂哥比小花大了十多岁,上完初中就没上学了,早已在家帮忙干活,对小的弟弟妹妹们很是宠爱。

村里的人越来越多,院子里渐渐热闹起来。大家把带来的糯米堆放在一起,相互寒暄着。

“今年的糯米收成可真好,颗粒饱满,打出来的糍粑肯定香软。”金婶一边整理着自家的糯米,一边说道。

“是啊,老天爷保佑,风调雨顺的,才有这么好的收成。”住马路斜对面的吴大爷在一旁附和着,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经过一番辛苦的捶打,小花家的糍粑打好了,妈妈端来一盆熟油,将糍粑分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团子。小花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糍粑团子,在芝麻花生糖里滚了一圈,咬上一口,软糯香甜,那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哇,太好吃了!”小花开心地叫了起来。妈妈温柔的说“慢点吃,好多呢”说着招呼王阿婆金婶吴大爷等人一起来尝尝,大家品尝过后纷纷称赞小花妈妈今年这个芝麻花生炒得香、没有糊味,甜度也刚好,糍粑打的软糯Q弹。

众人耐心排着队,打手们相互帮忙打糍粑。在等待的过程中,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收成,孩子们则在院子里嬉笑打闹,玩得不亦乐乎,偶尔跑来给大人们喊加油。

王阿婆坐在一旁,看着大家打糍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和大家一起打糍粑,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她感慨地说道。

金婶在一旁接着说:“是啊,糍粑一打,这个冬至就过得热闹有气氛,打糍粑可是村里的老传统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断过,希望以后孩子们也能把这传统传承下去。”大家纷纷应和着,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院子里弥漫着糍粑的香气和欢声笑语,浓浓的乡情在这个冬至的日子里愈发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