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更新时间:2025-11-14 02:13:10

晚宴安排在省委招待所一间并不算特别宽敞,但格调雅致、保密性极佳的餐厅。菜肴精致而不铺张,以汉东本地特色为主,既体现了地主之谊,又严格遵守了相关规定。席间,气氛看似轻松和谐,王部长、沙瑞金、高育良以及作陪的少数几位核心省委领导,谈笑风生,话题多围绕着汉东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全国性的政法工作动态展开,绝口不提白天的风波与人事。

然而,在每个人笑容可掬的面容之下,都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心思。高育良尤其关注王部长与沙瑞金之间的互动,试图从他们每一次举杯、每一个眼神交流中,捕捉到一丝半点的信息。他注意到,王部长虽然也与自己亲切交谈,询问政法系统的一些情况,但那种亲切中总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距离感。而沙瑞金,则始终保持着一种沉稳平和的主人家姿态,既不显得过于热络,也不失恭敬。

宴席在一种看似宾主尽欢,实则各怀心事的氛围中结束。服务员悄无声息地撤下餐具,奉上清茶。

王部长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对沙瑞金笑道:“瑞金啊,你们汉东的菜,味道不错,就是这晚上吃得有点多了,得活动活动。怎么样,陪我这老家伙散散步,消消食?”

这话说得极其自然,仿佛只是老朋友之间随意的提议。

沙瑞金立刻会意,放下茶杯,站起身:“好啊,王部长,正好我也坐得有点乏了。招待所后面有个小园林,环境还算清幽,晚上没什么人,我陪您走走。”

高育良和其他几位领导也立刻跟着起身。高育良连忙道:“王部长,沙书记,我陪您们一起去吧?”

王部长摆了摆手,语气随意却不容置疑:“哎,育良同志,你们就不用跟着了。忙了一天了,都早点回去休息吧。我和瑞金同志就是随便走走,聊几句闲天,不用兴师动众。”

这话一出,高育良脚步顿时一滞,脸上闪过一丝极快的失落和了然,但立刻便恢复了笑容:“好的,好的,那王部长您和沙书记慢慢聊,我们就先回去了。”他知道,这是王部长要和沙瑞金进行非正式的、避开所有人的私下交流了。自己,被排除在了外面。

其他几位领导也纷纷识趣地告辞。

很快,餐厅里便只剩下王部长和沙瑞金,以及几位远远跟随、确保安全但绝不会打扰谈话的随身警卫。

夜色下的省委招待所园林,果然如沙瑞金所说,十分清幽。月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鹅卵石小径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夏夜的虫鸣在草丛间此起彼伏,更显得四周静谧。路灯散发着昏黄柔和的光,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没有了外人在场,两人之间的气氛明显松弛了下来,那层官方场合必备的客气与矜持渐渐褪去,多了几分老朋友之间的随意。

沙瑞金掏出烟盒,递了一支给王部长,并帮他点燃。自己也点上一支,深吸了一口,烟雾在朦胧的月光下袅袅散开。

“老王,”沙瑞金率先开口,语气不再像白天那样带着下属对上级的恭敬,而是恢复了平辈老友间的熟稔,“这里没别人了,跟我说句实话,你今天……怎么如此看重陈峰那个年轻人?”

他问出了盘旋在心头整整一个下午的疑问,目光锐利地看向王部长在烟雾中有些模糊的侧脸。“就因为他下午那次汇报?那汇报虽然不错,但也不至于让你在那种公开场合,给出那么明显的信号吧?你这可是把他放在火上烤啊。”

王部长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吐出一口烟圈,目光望着远处假山的轮廓,沉默了足足有十几秒钟。这沉默让沙瑞金心中的疑惑更重。

终于,王部长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沉重。他转过头,看向沙瑞金,眼神里没有了白天的威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些许忧虑和提醒的意味。

“瑞金啊,”王部长的声音压得很低,确保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这里就咱们哥俩,我说句交心的话,你别不爱听。”

沙瑞金心中一凛,神色也郑重起来:“你说,我听着。”

王部长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你来汉东这几个月,上面……可都在看着呢。”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的分量充分沉淀,然后才继续说道,语气更加低沉:

“你,走偏了。”

走偏了!!!

这三个字,如同三颗冰冷的子弹,猝不及防地击中了沙瑞金!又好似三道凭空炸响的惊雷,在他脑海中轰然回荡!饶是他城府极深,经历过大风大浪,此刻脸色也是瞬间一变,拿着烟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烟灰簌簌落下。

走偏了?什么意思?自己在汉东的工作,被上面认为偏离了方向?王部长的地位比他高,身处京城核心圈,接触到的信息和层面远非自己这个封疆大吏可比,他能说出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这代表什么?代表中央,或者说中央里面的某些重要领导,对自己在汉东这几个月的作为……不满意?甚至可能已经产生了不信任?

一瞬间,无数个念头如同闪电般掠过沙瑞金的脑海——是自己打击腐败力度不够?是自己在平衡各方势力上出了问题?还是……自己针对高育良和“汉大帮”的动作,引起了上面的反感?汉东的局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难道自己的某些举措,触碰了某些不该触碰的底线?

他的后背,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夜风吹过,竟让他感觉到一丝寒意。

王部长将沙瑞金脸上那难以掩饰的震惊和一瞬间的慌乱尽收眼底,他并没有继续施加压力,反而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种过来人的了然和些许无奈。他伸手拍了拍沙瑞金的胳膊,语气缓和了一些:

“老沙啊,别紧张。我不是在批评你,我是在提醒你。”

他吸了口烟,继续说道,语气如同一位兄长在点拨迷途的弟弟:“你要知道,上面派你来汉东,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不是忘了?”

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沙瑞金脑海中如同划过一道闪电!是了!自己空降汉东,肩负的首要使命,是拨乱反正,是清除赵立春时代遗留下来的流毒和负面影响,是打破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重塑汉东清明的政治生态!他的核心目标,自始至终,都应该是那个虽然已经离开,但阴影依旧笼罩汉东的“赵”字大旗!是高育良背后若隐若现的赵家势力!是那些与赵立春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至今仍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影响的官员!

而高育良,充其量只是“赵家”在汉东的重要代表之一,是那棵盘根错节大树上最粗壮的枝干之一!自己什么时候开始,不知不觉地把主要的精力和矛头,从瞄准“赵字”大旗,偏移到了具体针对“高字”本人了?

是因为高育良在汉东政法系统根深蒂固,对自己构成了直接的挑战和阻碍?还是因为祁同伟的嚣张跋扈,让自己产生了必须先剪除其羽翼的想法?抑或是汉东本地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的博弈,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与他们缠斗的泥潭,反而忽略了最初的战略目标?

沙瑞金猛地惊出一身冷汗!他发现自己确实在不知不觉中“走偏”了!他被汉东日常的政务、复杂的人事斗争、以及高育良、李达康这些封疆大吏本身的锋芒所吸引,过于聚焦于“人”的斗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最初“破局”的终极目标——彻底清除赵立春时代的遗毒!这才是中央最关心,也是派他来的核心意图!

王部长看着沙瑞金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知道他已经开始醒悟,便继续点拨道,语气更加语重心长:

“老沙啊,不管未来怎么样,汉东的稳定,才是压倒一切的大局!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的,汉东的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安定,老百姓要过日子。你不能为了查案子,为了调整干部,就把整个汉东搞得人心惶惶,各项工作停滞不前。那不是中央想要看到的局面。”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有时候,目标和路径,需要灵活把握。高育良同志,是汉东的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他的工作能力,组织上是认可的。只要他能够‘懂事’,能够认清大局,积极配合你的工作,维护汉东的稳定和发展,那么,有些问题,未必就需要立刻、彻底地解决嘛!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你比我懂。”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彻底点醒了沙瑞金!是啊,自己何必急于一时,非要和高育良撕破脸皮,搞得汉东政局动荡?只要高育良能够配合自己,至少在表面上维护稳定,支持自己清除赵立春遗毒的大方向,那么暂时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又有何不可?自己完全可以在稳住大局的前提下,一步步地剪除其羽翼,削弱其根基,最终水到渠成。这才是更高明的政治智慧!

自己之前,确实是有些急于求成,被汉东复杂的局面扰乱了心神,陷入了与高育良的直接对抗思维中,反而偏离了“解决赵立春问题”这个核心靶心。

王部长看着沙瑞金眼中重新凝聚起来的光芒,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他最后拍了拍沙瑞金的胳膊,给出了一个时间维度的提醒:

“老沙,不管怎么样,作为一方大员,你需要的是用人,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你喜欢的干部,要用;你不那么喜欢的,但只要他有能力,能做事,同样也要用!如何把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甚至不同心思的干部,合理地运用起来,让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这才是你这位省委书记,最应该考虑和锤炼的本事!”

他抬起头,望着夜空中稀疏的星斗,语气带着一种深长的意味:

“三年的时间,很快的。上面给你这个时间,是希望看到汉东有一个新的面貌,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和动荡。把握好节奏,老沙。”

说完这番话,王部长不再多言,将手中的烟头在旁边的垃圾桶上摁灭,背着手,继续沿着小径缓缓向前走去。

沙瑞金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王部长今晚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敲打在他的心上。“走偏了”、“目的是什么”、“稳定压倒一切”、“工作需要人做”、“高育良懂事就好”、“用人”、“三年很快”……这些关键词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碰撞、组合,最终勾勒出了一幅更加清晰、也更具操作性的汉东未来图景。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策略,确实需要调整了。对高育良,可以从之前的“重点打击”转变为“限制、利用、分化”;对公安厅的人事安排,陈峰这个被王部长“加持”过的利剑,完全可以大胆地用起来,让他去冲锋陷阵,去搅动政法系统的死水;对于李达康,可以继续利用其发展经济的冲劲和与高育良的不和,来制衡政法系;而对于田国富那边的调查,方向要更聚焦,目标要更明确,牢牢锁定“赵”字头的核心问题,避免扩大化,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反弹……

一阵夜风吹来,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沙瑞金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将胸中的郁结和之前的迷茫都吐了出去。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那是一种拨开迷雾、看清前路后的沉着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