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更新时间:2025-11-13 17:07:05

楚国皇宫深处,乾坤殿内烛火通明。姜亥放下手中的书卷,眉头微蹙。他身着一袭淡金色龙纹长袍,端坐在御案之后,神情若有所思。烛火摇曳,映照出他深邃的眼眸和略显疲惫的面容,却掩不住那份与生俱来的帝王威仪。

老太监秦忠贤躬身立于殿中,小心翼翼地禀报道:“陛下,阴家又传来消息,赵宇国殇之后,晋国已调动八十万大军,准备攻打唐国。”

“八十万?”姜亥低声重复,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他缓缓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向殿外朦胧的夜色。月光被乌云遮蔽,只余下几缕微弱的光晕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这个时候出兵,确实奇怪。赵宇刚刚登基,国丧未过,为何如此急不可耐?这是要灭了唐国吗?”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深思。晋国与唐国虽素有嫌隙,但赵宇此举显然不合常理。他刚刚登基,国内局势尚未稳定,为何要倾国而出,攻打唐国?这其中,必定有更深层的算计。

姜亥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看向秦忠贤:“不对,此事必有蹊跷。你去再问阴家,务必查清楚赵宇此次出兵的真正目的。记住,要快,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秦忠贤连忙躬身应道:“老奴遵旨,这就去办。”他小心翼翼地退后几步,转身快步离开乾坤殿,衣袂在夜风中轻轻飘动,很快便消失在殿外的夜色中。

姜亥重新坐回御案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飞速思索着。晋国与唐国的恩怨由来已久,但赵宇此举显然超出了寻常的边界冲突。八十万大军,几乎是晋国的全部兵力,这样倾巢而出,难道就不怕国内生变?或者,赵宇已经有了万全之策?

“难道赵宇是想借此立威,震慑周边诸国?”姜亥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还是说,他另有图谋,借攻打唐国之名,行其他之实?”

他起身走向殿侧悬挂的巨幅地图,手指轻轻划过晋国与唐国的边界。这片土地曾经是无数英雄豪杰竞相争夺的战场,如今再次被战云笼罩。姜亥的目光最终落在楚国与晋国的交界处,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若晋国真的吞并唐国,楚国的处境将岌岌可危。

“唇亡齿寒啊。”姜亥轻叹一声,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作为一国之君,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唐国若灭,晋国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楚国。赵宇此举,看似针对唐国,实则剑指楚国。

正当他沉思之际,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秦忠贤匆匆返回,手中捧着一封密信,神色凝重:“陛下,阴家传来最新消息。”

姜亥接过密信,迅速拆开,目光在信纸上扫过。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逐渐沉了下来。密信中的内容证实了他的猜测,但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果然如此。”姜亥冷笑一声,将密信重重拍在御案上,“赵宇此举,不仅是为了攻打唐国,更是想借此机会,试探我楚国的态度。他这是想一箭双雕啊。”

秦忠贤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阴家可说了赵宇的真正意图?”

姜亥冷哼一声,目光中透出一丝寒意:“赵宇此次出兵,表面上是攻打唐国,实则想借此机会,试探我楚国是否会出兵相助。若我楚国袖手旁观,他便可以顺利吞并唐国,进一步扩张晋国的势力。若我楚国出兵,他便可以借此机会,摸清我楚国的实力和态度。”

秦忠贤闻言,脸色一变:“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若晋国吞并唐国,下一步恐怕就会对我楚国下手。赵宇此人野心勃勃,绝不会满足于仅仅吞并唐国。”

姜亥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不错,赵宇的野心,朕早有耳闻。他登基之初就敢如此冒险,必定有所依仗。

秦忠贤躬身应道:“老奴遵旨,这就去安排。”

姜亥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落在那封密信上,语气冷峻:“赵宇,你以为朕会坐视不理吗?既然你已亮剑,那朕便陪你过过招。”

他走到殿外,仰望夜空。乌云渐渐散去,露出点点繁星。这是一个不眠之夜,不仅对他,对整个楚国而言,都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来人!”姜亥高声下令,“即刻传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严防晋国细作渗透。另外,派人前往唐国,暗中探明他们的态度和应对之策。”

殿外侍卫立刻领命而去,脚步声在寂静的皇宫中回荡。姜亥站在殿前,感受着夜风的凉意,心中却是一片火热。作为楚国的君主,他必须在这次危机中做出最正确的抉择。

姜亥点点头,目光再次望向殿外,语气低沉而坚定:“赵宇,既然你已亮剑,那朕便陪你过过招。我倒要看看,你这八十万大军,能否一举灭了唐国。”

他走到御案前,展开一卷空白诏书,开始起草调兵遣将的旨意。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国家存亡。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夜深了,但乾坤殿内的烛火依然通明。姜亥伏案疾书,时而停顿思索,时而奋笔疾书。他知道,这场危机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楚国国力的全面检验。

“传令兵部,即刻暗中清点全国兵马粮草,三日内将详细册子呈上来。”姜亥头也不抬地对殿外的侍从吩咐道。

“遵旨!”侍从应声而去。

姜亥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他想起了先王在世时的教诲:“为君者,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在危急关头。”

他走到殿侧的兵器架前,轻轻抚摸着一柄先帝御用的宝剑。这柄剑曾经伴随先王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如今,这把剑传到了他的手中,他必须不负先帝所托,守护好这片江山。

秦忠贤只得躬身退下。姜亥站在原地,目光坚定。他知道,作为一国之君,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决心和魄力。这不仅是为了震慑外敌,更是为了稳定国内人心。

晨光熹微中,姜亥走出乾坤殿,准备前往校场检阅军队。他的步伐坚定,神情肃穆,完全看不出彻夜未眠的疲惫。沿途的侍卫和宫人纷纷跪拜,眼神中充满敬畏。

在这个多事之秋,楚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引领方向。而姜亥,正是决心要成为这样的君主。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要为自己的国家杀出一条生路。

校场上,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数万禁军整齐列队,等待着君王的检阅。姜亥登上点将台,目光扫过台下将士,深吸一口气,洪亮的声音在晨空中回荡:

“将士们!晋国无端兴兵,意欲侵我友邦,图谋不轨!朕问你们,能答应吗?”

“不能!不能!不能!”数万人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姜亥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好!那就让晋国看看,我楚国儿郎的血性!让他们知道,犯我友邦者,虽远必诛!”

“誓死效忠陛下!誓死保卫楚国!”将士们的呐喊声响彻天地。

检阅结束后,姜亥特意召见了各级将领,详细询问军队情况和备战状态。他事无巨细地了解每一个环节,从粮草储备到兵器保养,从士兵训练到边防布置。

回到宫中,已是正午时分。姜亥简单用了膳,立即召集心腹大臣继续商议国事。一道道旨意从乾坤殿发出,整个楚国国家机器开始高效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