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更新时间:2025-11-13 16:32:54

好在李卫东不靠工资过日子,有农场在手,钱不是问题,随便去趟鸽子市就能赚一笔。

如今当了采购员,虽然工资不高,但油水可不小。只要操作得当,不被抓住把柄,日子照样能过得滋润。

原剧里的许大茂不过是个放映员,工资比不上刘海中、易中海这些老工人,可他每次下乡放电影,总能带回土特产,运气好还能弄到鸡蛋、老母鸡,院里没人比得上。

这年头,家里孩子多的连饭都吃不饱,谁要是有本事弄到好吃的,那就是真能耐。

李卫东手头宽裕得很。表舅留下的1000块钱,再加上厂里发放的抚恤金,他如今兜里揣着1500块钱,足够一个人舒舒服服过上一阵子了。

不光有500块钱的补偿,厂里还额外给了李卫东不少票证——5斤肉票、20斤细粮票、5尺布票,甚至还有一张珍贵的自行车票!

这张自行车票来得正是时候。跑采购免不了东奔西走,有辆自行车可就方便多了。

来到供销社,李卫东先给自己添置了两套新衣服,又买了一双绿色胶鞋和一双棉布鞋,当场换上。旧衣服他没舍得扔,装进袋子里带回家。节俭可是美德,不能丢。

换上新行头的李卫东格外精神,连年轻的女售货员都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在自行车柜台,他相中了一辆崭新的凤凰牌二八大杠,还是加重款的,花了195块钱外加一张自行车票。下乡采购少不了要驮货,这车结实耐用,正合适。

这年头小汽车可不是普通工人能想的,就算李卫东买得起也不敢开。私自开小车?立马就得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所以这辆二八大杠就显得格外金贵。整个大院儿都还没一辆呢,待会骑回去,准能引起轰动。

李卫东蹬着新车在城里转悠起来,权当熟悉路线,以后工作也顺手。有了自行车就是快,不一会儿就从王府井供销社溜达到了前门大街。

这里可是四九城的繁华地段,店铺林立,小摊贩吆喝声不断。李卫东正好逛逛,看看家里缺啥就顺手置办上。

"哟,这位同志真精神!来给媳妇儿扯几尺好布料做衣裳?"

正走着,一个穿旗袍的漂亮女人迎面而来,见李卫东相貌堂堂,笑吟吟地搭话。

李卫东转头一瞧——嘿,这不是雪茹丝绸店的老板娘陈雪茹么!

"您说笑了,我还没成家呢。"

李卫东对陈雪茹可不陌生。前世看过的年代剧里,这位可是既有本事又漂亮的角儿。

听说他还没结婚,陈雪茹眼睛一亮:"那也不打紧,进来瞧瞧,保不准以后用得上。"

盛情难却,李卫东把自行车锁在店门口,跟着陈雪茹进了店铺。

正值上班时间,店里没什么顾客,柜台的伙计都在打盹儿。陈雪茹带着李卫东在店里转悠,介绍道:"我这儿都是苏州来的上等丝绸,料子细腻,做衣裳、缝被面儿再合适不过。送礼也体面。"

头一回遇见这么俊朗的后生,陈雪茹也不知怎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门口的自行车是你新添置的吧?前几天我在街上见到过,供销社里就这么一辆,你可真有本事,年纪轻轻就这么能干,在哪儿高就啊?”

陈雪茹笑盈盈地问道,目光在李卫东身上停留了片刻。

李卫东微微一笑,“老板娘眼力真好,这车确实是刚买的,我在红星轧钢厂负责采购工作。”

“明天才正式报到,有辆自行车出行也方便些。”

陈雪茹暗暗打量着李卫东,发觉他与别的男人截然不同,言行举止间透着一股独特的气质,让人不由心生好感。

“红星轧钢厂可不简单,几千号人的大厂,你这岗位挺重要的。”

她热情地招呼李卫东坐下喝茶,反正店里清闲,多聊几句也无妨。

“哪里比得上老板娘,人漂亮,生意也做得大,这铺子一个月赚不少吧?”

李卫东心知陈雪茹对他有些意思,也不点破,顺着她的话往下聊。

按照时间推算,陈雪茹这会儿应该正处于离婚的边缘,再过段时间,这家丝绸店也得面临公私合营。

“快别提了,这年头谁买得起丝绸啊?也就年关前生意稍微好点。”

“对了,我都自我介绍了,还不知道你怎么称呼?”

陈雪茹想多了解眼前这个男人,直觉告诉她,这次可不能错过机会。

“我叫李卫东。”

李卫东笑了笑,这女人比秦淮茹时髦多了,不仅烫着卷发,大冬天的还穿着旗袍。

两人闲聊半晌,陈雪茹越发觉得李卫东不一般,谈吐不俗,和以往认识的男人完全不同。

要不是怕街坊邻居说三道四,她甚至想留李卫东吃晚饭。

临别时,她还特意送了李卫东一匹布料,让他拿回去做被面。

李卫东没想到初次见面对方就送东西,也没推辞,爽快地收下,并约好改天请她吃饭。

“当真?”

“那说定了,我可要去丰泽园。”

陈雪茹送他到店门口,半开玩笑地说道。

“一言为定,等我周末休息就去,明天头一天上班,可不能迟到。”

离开丝绸店时已近黄昏,李卫东径直赶往厂里,晚上还得请李长海和领导吃饭。

李卫东回到大院时已是晚上八点多,见他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后座还驮着不少东西,阎埠贵眼睛都看直了。

“哟,李卫东,你买自行车了?”

“这么多东西,全是你买的?”

阎埠贵盯着自行车直咽口水,这可是稀罕物,全校只有校长有一辆,他连摸都没摸过呢!

再看看李卫东带回来的搪瓷盆、新衣裳、肥皂,还有那匹上好的丝绸,阎埠贵彻底酸了。

院子里的新鲜事

“快来看啊!李卫东买了辆自行车!”阎埠贵扯着嗓子喊了一声,眼睛直勾勾盯着那辆锃亮的新车。

这动静可不小,四合院的住户们纷纷探出头来,不一会儿就围了一圈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哟,这车可不便宜,起码一百多块钱吧?”

“光有钱哪行?还得有票呢!厂里一年才发十来张自行车票,稀罕着呢!”

“李卫东真有能耐,这才多久就买上车了?”

“听说他当上采购员了,该不会是厂里给配的吧?”

“不能吧?他才进厂几天?”

易中海和刘海中脸色变了变。他俩在厂里熬了这么多年,连张自行车票都没捞着,李卫东哪儿来的门路?

贾东旭酸溜溜地插嘴:“这票来路不正吧?得好好查查!”

这话一出,众人也跟着嘀咕起来。是啊,自行车票这么金贵,他凭什么能弄到?

傻柱撇撇嘴:“我爸天天给领导做饭,认识那么多人,都没搞到票呢!”他瞅着李卫东那张俊脸就来气——都是年轻人,自己长得像三十多岁,这小子倒像个白面书生。

“闭嘴吧你!”何大清照着傻柱后脑勺就是一巴掌。他可比别人清楚,厂里领导吃饭时没少提刘胜利的事,李卫东受重视再正常不过。

刘海中背着手上前:“李卫东,你这车哪儿来的?”

李卫东眉头一皱:“审犯人呢?我买东西还得跟你汇报?”

刘海中脸一沉:“怎么说话呢!我是院里的二大爷,问问怎么了?”他这辈子连个小组长都没当上,就指着“二大爷”这个名头抖威风。

“二大爷管得着这个?我一不偷二不抢,轮得着你盘问?”李卫东一把推开挡路的贾东旭,“让开,别碍事!”

刘海中脸色通红,臃肿的身躯气得直哆嗦,见李卫东如此目中无人,立刻嚷着要去保卫科举报他。

许大茂恰好跌跌撞撞地回来,醉醺醺地笑道:“哟,这是咋了?有啥热闹事儿,让兄弟也瞧瞧。”

阎埠贵皱了皱鼻子,闻到一股酒气,“许大茂,快来看,李卫东买了辆自行车!”

许大茂摆摆手,“嗨,这事儿我下午就知道了。还是我卫东兄弟能耐,刚进厂工作,厂里就奖励他一张自行车票,我可比不上。”

众人听了,纷纷议论起来,没想到李卫东的自行车票真是厂里给的,态度立刻变了。

刘海中仍不死心,追问道:“许大茂,你咋知道这票是厂里给的?”

“下午卫东兄弟请厂领导吃饭,我作陪来着。”许大茂今天没喝得烂醉,说话还算明白。

“卫东兄弟,现在咱哥俩都是正式工,改天我请你喝酒!”

众人顿时尴尬起来,这才发觉是自己多心了,赶忙找补。

“我就说李卫东买得起自行车,肯定没问题,瞎猜什么呢!”

“这事儿都怪贾东旭,你是不是还记恨李卫东?昨天的事是你老娘不对在先,可别故意坑人。”

“傻柱也是,啥都不懂就瞎嚷嚷。”

“二大爷,您这水平也太差了,还说要举报人家,幸亏没去,不然脸都丢光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刘海中、贾东旭等人听得面红耳赤,赶紧挤出人群溜回家。

闹剧结束,大伙儿各自散去。李卫东锁好自行车,开始做饭,对禽兽们的嫉妒毫不在意。

他抽空看了眼空间农场,小麦和水稻长势旺盛,才一天就发芽了,下周就能收获。李卫东心情愉悦,拿出新买的生活用品,把家里陈旧的东西都换掉。

看着破旧的衣柜和桌子,他琢磨着周末去家具店置办些新的,毕竟以后还得娶媳妇,总不能全用旧物件。

中院的贾家又闹腾起来。

秦淮茹的父母从老家带了30斤玉米面和5斤白面,本想在城里过完年再回去,可才待了一天,贾张氏就嫌他们碍事。

秦父咽不下这口气,想背着粮食回家,却发现粮食早被贾张氏藏了起来。

两人为此吵了一整天,要不是秦淮茹拼命拦着,秦父差点动手。

“东旭,周六赶紧给棒梗办满月酒,让我爹妈早点回去。”秦淮茹低声说道。

秦淮茹对婆婆贾张氏的贪婪行径厌恶至极,可她身为贾家媳妇,不便当面顶撞,只能让父母受些委屈。

"好,我去跟师傅商量,明天就通知全院。"

贾东旭看到李卫东新添置的自行车,想到自己连儿子满月酒的钱都凑不齐,心里顿时不是滋味,立即去找易中海商量。

"周六大家都不用上班,院里人也齐,这事能办。你明天各家通知一下。"

"厨师就让傻柱来,他得了父亲的真传,又是咱自己人,肯定不会误事。"

易中海注意到贾东旭吞吞吐吐的样子,主动问道:"东旭,还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