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书屋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小说,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无

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天涯沦落人001

字数:383938字

2025-08-09 10:28:06 连载

简介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历史古代作品,围绕着主角无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天涯沦落人001。《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小说连载,作者目前已经写了383938字。

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咸阳宫的青铜灯盏在晨光中投射出长长的阴影,嬴政身着玄色龙袍,端坐在御座之上,目光如炬,紧紧锁定在重新亮起的天幕上。三日前南明占领马六甲的余威尚未散去,此刻光幕上已展现出新的历史篇章:“永历十七年(1675 年)初,南明凭借东南亚商路带来的巨额财富,组建起一支规模空前的北伐大军,号称五十万,实则三十万有余。这支军队配备了从西洋购入的新式火炮百门,火枪万余支,由郑经、李定国分任正副统帅,兵分三路,剑指淮南。”

“五十万大军?好大的口气!” 李斯拄着拐杖,上前几步,指着画面里南明军队浩浩荡荡跨过长江的场景,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颤抖,“秦灭六国,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那是实打实的精锐。这南明三十万军队,多为临时招募的流民与商人武装,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不堪一击!”

嬴政指尖轻轻敲击着身前的玉案,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目光扫过画面中南明军队的装备,当看到许多士兵仍穿着简陋的皮甲,手持长矛大刀,与配备火枪火炮的精锐部队形成鲜明对比时,始皇帝缓缓开口:“兵不在多,而在精。秦之锐士,皆经严苛训练,装备精良,配合默契。这南明军队鱼龙混杂,指挥不一,即便收复淮南,也难有更大作为。”

天幕的解说声响起:“北伐军进展神速,仅用三个月便收复淮南全境。沿途百姓因不堪清军盘剥,纷纷响应,南明军队如滚雪球般壮大。消息传至南京,弘光帝大喜,下令乘胜追击,直取山东、河南。”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收复扬州的场景,脸上露出一丝赞许:“这开局倒是不错。当年朕派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也是旗开得胜,士气大振。这南明若能乘势而上,或许真能收复中原。”

卫青持剑侍立在旁,点头附和:“陛下所言极是。淮南乃中原屏障,收复淮南,便打通了北伐的通道。只是,骄兵必败,这南明军队初胜便急于冒进,恐生变故。”

“嗯。” 刘彻看着画面里南明将领们在庆功宴上开怀畅饮,对下一步行动计划争论不休的场景,眉头微皱,“当年李广利征大宛,初胜后便军纪涣散,终致大败。这南明若不严整军纪,统一指挥,北伐大业难成。”

两仪殿内,檀香袅袅,李世民正凝视着天幕上的画面,手指轻轻捻着一枚棋子,陷入沉思。画面中,南明军队兵分三路,向山东、河南进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数座县城。

“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 长孙无忌站在一旁,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的进军路线,忧心忡忡地说道,“山东、河南乃清军腹地,清军必派重兵围剿。南明军队战线过长,补给困难,一旦被围,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棋子轻轻落在棋盘上:“当年朕平定刘武周,便是抓住其孤军深入的弱点,一举击溃。这南明将领急于求成,未能审时度势,实乃不智。”

宣和殿内,赵佶放下手中的画笔,目光落在天幕上南明军队北伐的画面上。当看到济南城头插上南明旗帜时,他不由得感叹:“若当年我宋室有此等精锐,何至于失去中原,偏安江南?”

蔡京在一旁躬身道:“陛下圣明。南明虽收复数城,但根基未稳。清军势大,定会反扑,南明能否守住战果,尚未可知。”

赵佶点头,“此言有理。当年我朝岳飞北伐,也曾收复失地,却因朝廷掣肘,功败垂成。这南明若不能君臣一心,上下同欲,恐难成大事。”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崇祯帝的目光死死盯着天幕上南明北伐的场景,手指紧紧攥着拳头。“好…… 好啊……” 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朕当年苦苦支撑,就是盼着有朝一日能收复失地,光复大明。这南明…… 终于做到了!”

王承恩跪在地上,低声道:“陛下,南明能有今日,亦是托陛下的福泽。”

“福泽?” 崇祯帝惨笑一声,指着画面里南明军队中商人武装的身影,“这些商人当年吝啬军饷,见死不救,如今倒成了北伐的主力。真是世事难料啊!”

养心殿内,西洋钟滴答作响,康熙端坐在御座上,看着天幕上的画面,神色平静。当看到南明军队逼近北京时,他缓缓开口:“慌什么?”

索额图在一旁急道:“陛下,南明军队已至山东、河南,离北京不远了!若不派重兵围剿,恐危及京师!”

康熙摇头,“南明军队看似势大,实则外强中干。他们长途奔袭,补给困难,只要我军坚壁清野,断其粮道,不出三月,必不战自溃。”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解说声响起:“永历十七年(1675 年)末,清军调集二十万大军,由鳌拜、吴三桂统领,在山东、河南设下埋伏。南明军队果然中计,三路大军被分割包围,激战月余,损失二十余万人,李定国战死,郑经率残部退守淮南。”

“败了!终究还是败了!” 李斯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尸横遍野的场景,激动地说道,“我说什么来着?这南明军队不堪一击!秦灭六国,哪有这般惨败?”

嬴政看着画面里郑经率残部突围的场景,眉头微皱:“虽败犹荣。这郑经能在绝境中保持冷静,组织残部突围,实属不易。当年章邯率骊山刑徒迎击陈胜吴广,也是败中求胜,这南明若能吸取教训,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清军在山东、河南屠杀南明降兵的场景,气得浑身发抖:“残暴!简直是残暴至极!” 他指着画面里鳌拜下令屠城的场景,“当年朕虽灭匈奴,却也善待降兵,这清军如此残暴,必失民心!”

卫青在一旁劝道:“陛下息怒。兵不厌诈,清军此举也是为了震慑南明。只是,他们杀戮过重,恐激起更强烈的反抗。”

“反抗?” 刘彻冷哼一声,指着画面里南明残部退守淮南后,士气低落的场景,“二十万大军损失殆尽,主将战死,这等打击,岂是轻易能恢复的?这南明…… 怕是再也无力北伐了。”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天幕上南明大败的画面,神色凝重。“一场惨败,十年难复。” 他指着画面里淮南地区哀鸿遍野的场景,“这南明不仅损失了大量兵力,更失去了民心。若不能及时安抚,恐生内乱。”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当务之急,是重整军备,安抚百姓,稳固淮南防线。若清军乘胜追击,江南危矣。”

“然也。” 李世民看着画面里郑经在淮河沿岸布防的场景,“这郑经倒有几分韧性。当年朕在浅水原战败,也是迅速重整旗鼓,最终击败薛仁杲。这南明若能痛定思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宣和殿内,赵佶看着画面里南明大败的场景,脸色苍白。“完了…… 一切都完了……” 他喃喃自语,仿佛看到了北宋灭亡的景象,“当年我朝靖康之耻,也是如此惨败。这南明…… 怕是要重蹈覆辙了。”

蔡京在一旁道:“陛下,南明虽败,但淮河防线尚在,未必不能守住江南。当年我朝虽丢了中原,却也守住了半壁江山。”

赵佶摇头,“但愿如此吧。”

乾清宫内,崇祯帝看着天幕上南明大败的画面,眼中充满了绝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他喃喃自语,“朕当年也是如此,一败再败,最终国破家亡。这南明,终究还是没能改写历史的命运。”

王承恩劝道:“陛下,南明水师尚存,江南财力仍在,或许还有转机。”

“转机?” 崇祯帝惨笑,“二十万大军啊!就这么没了!这江南的财力,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消耗?”

养心殿内,康熙看着天幕上南明大败的画面,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鳌拜、吴三桂果然不负所望。” 他对索额图道,“传令下去,乘胜追击,一举攻克淮南,渡过长江,灭亡南明。”

索额图躬身领旨,“陛下圣明。”

就在此时,天幕上的画面突然一转,解说声响起:“危急关头,南明大将郑经在淮河沿线组织防线,凭借水师优势,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1676 年初,郑经在淝水大败清军,斩杀清军三万余人,终于稳住了阵脚。”

“好一个郑经!” 嬴政看着画面里郑经在淝水设下埋伏,大败清军的场景,不由得赞叹道,“秦末楚汉相争,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这郑经在绝境中能有此等智谋与勇气,实乃将才。”

李斯也点头附和:“陛下圣明。这郑经此举,不仅守住了淮南,更提振了南明的士气。只要士气在,南明便还有希望。”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郑经大败清军的场景,抚掌大笑:“好!好!好!这才是我汉家儿郎的风采!当年霍去病大败匈奴,也是这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郑经,可比那李定国强多了!”

卫青也笑道:“陛下所言极是。郑经的胜利,不仅守住了淮南,更让清军不敢轻易南下。南明总算有了喘息之机。”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画面,对长孙无忌道:“这郑成功父子,倒是难得的将才。郑成功收复台湾,郑经守住淮南,若南明能重用此等人才,未必不能与清廷抗衡。”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淮水之战的胜利,让南明重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只是,清军势大,南明仍需小心应对。”

“然也。” 李世民看着画面里双方在淮河沿线对峙的场景,“这对峙局面,对南明而言,既是考验,也是机遇。若能抓住机会,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未来或许还能北伐。”

宣和殿内,赵佶看着画面里郑经大败清军的场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还好…… 还好守住了淮南。” 他对蔡京道,“这郑经真是南明的福星。若能乘胜追击,或许能收复更多失地。”

蔡京在一旁道:“陛下圣明。只是清军势大,南明若想北伐,恐非易事。还需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赵佶点头,“此言有理。”

乾清宫内,崇祯帝看着天幕上郑经胜利的画面,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还有希望…… 还有希望……” 他喃喃自语,“这郑经便是南明的霍去病、岳飞!若能重用此人,南明或许真能翻盘!”

王承恩也笑道:“陛下说得是。郑经如此勇猛,定能守护好江南。”

养心殿内,康熙看着天幕上清军大败的画面,脸色阴沉。“废物!一群废物!” 他怒声道,“朕养着你们,是让你们打仗的,不是让你们给朕丢脸的!”

索额图跪在地上,连声道:“陛下息怒,是鳌拜、吴三桂轻敌了,未能防备南明的埋伏。”

康熙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传令鳌拜、吴三桂,务必守住淮河以北,不得再让南明前进一步。同时,令准噶尔部暂缓进攻,朕要集中精力对付南明。”

“奴才遵旨。” 索额图躬身领旨。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解说声响起:“1676 年中,由于长期征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再加上准噶尔部在北方对清廷的威胁日益增大,清廷被迫暂停南征。南明也因国力消耗巨大,无力北伐。双方最终以秦岭、淮河为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这一对峙,便是将近一百五十年。”

“秦岭、淮河为界……” 嬴政看着画面里南北对峙的地图,冷哼一声,“这与当年秦与楚的边界何其相似!秦楚对峙百年,最终秦灭楚。这南明与清廷,迟早也会有一方灭亡另一方。”

刘彻点头,“此言有理。当年楚汉相争,也是对峙数年,最终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这南明与清廷,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抓住机会了。”

李世民则道:“对峙百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当年南北朝对峙,最终隋朝统一全国。这一百五十年间,南明与清廷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胜谁负,尚未可知。”

赵佶看着画面里南北对峙的场景,叹了口气:“又是一个南北朝啊。只是不知这一次,江南能否保住半壁江山,能否再现当年的繁华。”

崇祯帝看着天幕上的结局,心中五味杂陈。“以秦岭、淮河为界…… 这与南宋与金朝的边界何其相似!历史真的是一个轮回啊!” 他喃喃自语,“只是,这南明能像南宋那样坚持百年吗?”

康熙望着天幕上渐渐淡去的字迹,缓缓道:“一百五十年的对峙,足以让一个王朝兴衰更替。这南明与清廷,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当天幕上的画面彻底消失,各朝宫殿内都陷入了沉寂。帝王们心中都清楚,这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南北对峙,只是漫长历史中的一个阶段,最终的统一,或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牺牲。

欲知南明与清廷在这一百五十年的对峙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且听下回分解。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