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书屋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杨秀丽陈建国小说《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在线阅读

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

作者:灵灵的灵啊

字数:118961字

2025-08-03 10:00:44 连载

简介

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灵灵的灵啊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杨秀丽陈建国,《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这本年代 小说目前连载,写了118961字!

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二天一早,陈美玲的帆布包被塞得鼓鼓囊囊——三十多个绣着碎花的衣领、二十来个缀着亮片的头花,全是杨秀丽熬了两晚赶出来的。她刚进车间放下包,李秀琴就带着七八个女工围上来,手里攥着毛票和角子:”美玲,我要上周说的粉紫领边!””给我来个红绒球头花,我闺女等着戴呢!”

陈美玲笑着解开包,指尖麻利地清点:”别急,都记着呢。”不过半个钟头,包里就空了大半,她数着手里的钱,竟有二十七块多——抵得上她半个月的工资了。

“这哪是小玩意儿,”有女工摸着新领边笑,”咱们天天踩缝纫机,看一眼就会做,你这最后一批卖完,往后啊,咱们自己动手也能弄。”

陈美玲心里亮堂,这是母亲昨晚特意叮嘱的:”领花、头花都是小打小闹,厂里姐妹看两眼就会仿,赚这波快钱就行。”

她扬声对众人说:”这是最后一批啦,想要的赶紧说,我妈做完这批就不做了。”

王芳远远站在纱锭旁,看着女工们围着陈美玲说说笑笑,眉头拧成个疙瘩。中午吃饭时,她端着饭盒径直坐到陈美玲对面:”哟,陈美玲,现在政策松了,你倒先搞起副业了?”

陈美玲往嘴里扒着饭,头也没抬:”现在允许私人做点小买卖,算不上副业。再说都是姐妹,她们要,我妈就顺手做了。”

“顺手?”王芳嗤笑一声,”我可听说,你这一把就赚出半个月工资?用的还是厂里的碎布头吧?”

陈美玲放下筷子,擦了擦嘴:”布头是家里攒的,再说王芳姐你要是想要,我送你两个也不是不行。”

“谁稀罕了?”王芳撇撇嘴走了。

当晚,陈美玲把王芳的话学给父母听,杨秀丽正踩着缝纫机锁边,头也没抬:”她就是眼馋。现在政策明着鼓励搞活经济,卖几个头花算什么?”她停下机器,把一沓毛票塞进铁盒,”今天又赚了十八块,这钱来得快,能赚的先赚,等她们都学会了,咱们早换路子了。”

陈美玲说:”要不我找仓库老刘说说,让他多留些碎布?”

“不用,”杨秀丽摆手,”这领花头花本就长不了,我另有打算。”

趁夜,杨秀丽翻出那卷压在箱底的劳动布,借着台灯仔细翻看:“裁掉还能用大半。”她指着报纸上的广州时装栏,“你看这喇叭裤,广州卖十五块一条,咱们用这些布做,成本不到两块,卖十块准有人抢。”

陈美玲凑过去:”可这点布顶多做五条,哪够啊?”

“所以得找仓库老刘,”杨秀丽眼里闪着光,”我听说你们仓库积压了一批次品劳动布,按废品价处理,几毛钱就能买一尺。咱们多收些,赶在别人前头做,这波钱必须抓住。”

陈建国道:”那布都发霉了,买了也做不了裤子啊!”

杨秀丽却叫住他:”我有办法可以将那发霉的地方去掉霉印。”

“什么办法?”

“山人自有妙计,你甭管。”杨秀丽神秘一笑。前世没事就刷某音,还真学了不少本领,放到眼下,那就是本领啊。

第二天,陈美玲刚从张大姐那儿问清仓库处理规矩,杨秀丽就揣着布票和钱,拉着陈建国直奔仓库。老刘正蹲在门口抽烟,见两人来,眯眼笑:”秀丽妹子稀客啊,找我有事?”

“老刘哥,听说仓库有批劳动布要处理?”杨秀丽递过一包大生产烟,”我家建国想做两条裤子穿,寻思着废品价的布,不心疼。”

老刘磕磕烟灰:”是有批,霉得厉害,按斤称,八分钱一斤,不挑不拣。”

杨秀丽眼睛扫过仓库角落那堆蒙着灰的布捆,故意皱眉:”八分钱?这霉斑要是洗不掉,不就白扔钱了?”她蹲下身,随手扯过一匹,”你看这,边角霉了,中间料子扎实着呢——五分钱,我全要了,省得你再找人搬。”

老刘算盘打得噼啪响:这批布压了三年,搬一次费老劲,五分钱一斤虽少,总比烂在库里强。正犹豫,杨秀丽又补了句:”往后厂里有碎布头,优先给我留着,我给你家丫头做两身新衣裳。”

“成交!”老刘一挥手,”叫建国搭把手,过秤!”

陈建国咋舌:”足足两百斤!”杨秀丽却笑眯了眼,掏出钱票数清楚,又让老刘写了张”废品处理收据”,字据一到手,拉着家朗就往板车上搬。回程路上,陈家朗喘着气问:”这么多霉布,真能弄干净?”

“放心,我有法子。”杨秀丽拍着布捆,眼里闪着光。

夜里,陈家的灯亮到后半夜。杨秀丽把布全泡在大盆里,撒上粗盐和白醋,又烧了滚水浇进去:”这是去霉的老法子,再加点肥皂粉搓,保准管用。”

陈美玲蹲在旁边帮忙,看着母亲把霉斑处铺在石板上,用竹刷蘸着碱水使劲刷,刷完又搬到院里晒。”妈,这能行吗?”

“你忘了我跟你说过,南边人洗霉布都这么干?”杨秀丽甩甩手上的水,眼底藏着笑意——她哪是听南边人说的,分明是前世刷抖音看的生活小窍门,盐醋去味、碱水除霉、暴晒固色,几步下来,再顽固的霉斑也能消。

三天后,晒得蓬松的劳动布摊在院里,原本发灰的布面泛着青黑色的底色,霉斑处虽留了点浅印,却不打眼。”你看,”杨秀丽拎起一块,”裁裤子时把印子赶到腰头、裤脚缝里,谁看得出来?”

接下来几天,杨秀丽缝纫机转得不停。杨秀丽裁布,锁边,陈美玲缝裤脚,两人连轴转。第一批二十条喇叭裤赶出来时,陈美玲特意穿了条最挺括的去车间,深蓝色裤身裹着腰,裤脚张开像小旗子,立马被女工们围住了。

“美玲,这裤子哪买的?太时髦了!”

“我妈做的,十块钱一条,比广州便宜五块!”陈美玲话音刚落,女工们就抢着交钱预定。不到三天,两百斤布做的八十条喇叭裤全卖光了,杨秀丽数着铁盒里的钱,笑得合不拢嘴:”除去本钱,净赚六百三!”

陈建国摸着崭新的票子,直叹:”你这脑子,真是比缝纫机还转得快!”

杨秀丽却把钱锁进木箱:”这波赚了就歇,等她们都学着做喇叭裤了,咱们再找新路子——这年头,手脚快的才能捞着真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