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方面,景帝注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他特别喜欢吃小米粥,认为能养胃气。又常食山药、茯苓等药食两用之品。有一次,太医令建议他服用丹药,景帝拒绝说:"先帝尝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朕当遵之。"
景帝还重视运动养生。他经常在御苑中射箭,认为可以"舒筋活络,调畅气血"。又习练"八段锦",特别是"两手托天理三焦"和"左右开弓似射雕"两式,以调理三焦气和疏肝理气。
在情志养生方面,景帝善于化解压力。七国之乱平定后,他没有追究其他诸侯王的责任,而是采取怀柔政策,避免了进一步的动荡。这种宽容的心态,既安定了国家,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景帝晚年,身体多病,但他坚持不用猛药。太医要用附子、乌头等峻烈之药,景帝说:"朕闻'用药如用兵',岂可轻用虎狼之药?当以平和之剂徐徐图之。"于是改用黄芪、党参等温和药物调理。
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享年四十八岁。他的养生之道,体现了中庸平和的特点,在复杂政治环境中保持了身心平衡,为汉代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则:汉武帝刘彻——从求仙问药到晚年悔悟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开疆拓土,使汉朝达到鼎盛。他的养生之路,经历了从狂热求仙到晚年悔悟的转变,极具警示意义。
汉武帝初年,励精图治,开创了汉武盛世。但随着年龄增长,他对死亡的恐惧日益加深,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元光年间,方士李少君以"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之说进献。武帝信之,亲祀灶神,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后来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武帝。时武帝宠妃王夫人卒,少翁夜张灯烛,设帷帐,令武帝遥望见如王夫人之貌。武帝大悦,拜少翁为文成将军。后因其术渐衰,乃自帛书饭牛,佯称牛腹有奇书。武帝识其诈,诛之。
元鼎年间,栾大又以"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之说得宠。武帝妻以卫长公主,封为五利将军、天道将军、地道将军等,佩六印,贵震天下。后亦因方术不验被诛。
武帝最宠信的方士是公孙卿。元封元年,公孙卿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武帝亲往观之。又问:"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卿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武帝叹曰:"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太初年间,建章宫建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以求仙人。又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云可长生。
然而,长期服用丹药给武帝身体带来了严重损害。他变得暴躁多疑,发生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自杀。晚年的武帝逐渐醒悟,征和四年,下轮台诏,悔征伐之事,言"朕之不明"。
后元二年,武帝病逝前,对霍光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这是他对一生求仙问药的彻底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