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阴影早已潜伏。
首先出现的是“模仿者”。它们并非来自域外,而是内部系统的癌变,一种能扭曲、复制、替换原有数据乃至物质形态的诡异存在。最初只是零星报告:某个边境哨站的通讯风格突变,返回的侦察单位行为模式出现微小偏差……墨衡所在的“观星者”部门最早察觉到异常,他们发现了数据底层那不易察觉的“不协调感”,如同完美画卷上出现了细微的、活着的霉斑。
他提交了一份又一份警告报告,指出这种“污染”具有意识渗透性,甚至可能影响机甲核心的判定逻辑。但高层,尤其是“方舟”委员会的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技术性的小故障,是被“收割者”威胁吓破了胆的杞人忧天。效率、扩张、应对迫在眉睫的“收割者”,才是首要任务。“观星者”的谨慎,被视为了保守和阻碍。
分歧产生了。墨衡与他的导师,也是“观星者”的负责人,坚持必须暂停部分星火网络的深度链接,进行全面“净化协议”检测,尤其是对“方舟”核心数据库。这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也挑战了当时的决策权威。
然后,灾难降临了。
一次针对“模仿者”疑似巢穴的清剿行动中,担任主攻的两台机甲——“申猴”与“酉鸡”,在行动中途突然倒戈,它们的攻击模式变得诡异而残忍,目标直指曾经的战友。那场战斗惨烈无比,信任崩塌的速度比防线更快。事后分析,确认“模仿者”已经渗透了部分指挥链路,甚至可能影响了机甲驾驶员的心智。
墨衡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在混乱的战场上,他通过远程观测系统,看到那台他曾经评估为“信念最纯粹”的“未羊”机甲,在试图庇护一群难民时,其守护力场被无形的“模仿者”精神污染渗透、扭曲。强大的守护之力反过来成为了禁锢和折磨的牢笼,驾驶员卡尔文在通讯频道里发出的、混杂着痛苦、愤怒与信念崩塌的嘶吼,成了墨衡多年来的梦魇。“未羊”最终为了不伤害他人,选择了强制过载,核心破碎,坠向未知的星域。
“星火计划”内部因此事彻底分裂。“观星者”部门被问责,权力被大幅削减。导师在巨大的压力和失望下神秘“病逝”,墨衡则被冠以“散布恐慌”、“妨碍战略”的罪名,遭到了清洗。他昔日的同僚,那些曾经一起观测星海、分析数据的伙伴,有的选择了沉默,有的则主动或被动地投入了另一方——那个在“模仿者”危机中逐渐攫取更大权力,主张更激进、更不择手段应对威胁的派系,也就是后来他所认知的“观测者”。
他是在一次针对“观星者”残部的秘密逮捕行动中逃出来的。凭借对系统漏洞的熟悉和导师临终前给予的某个隐秘后门权限,他删除了自己的大部分档案,伪造了死亡信号,像一粒尘埃般,坠落在了这片文明边缘的垃圾场——铁渣岭。
在这里,他亲手埋葬了“墨衡”,成为了“老乞丐”。他收敛了所有精神波动,像一块真正的顽石,混迹于肮脏与混乱之中,躲避着“观测者”的追索,也冷眼旁观着这个世界的崩坏。
二、 冷眼旁观:萌芽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