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更新时间:2025-09-26 01:44:01

“可以这么理解。”姜渊点点头,“但守护者文明,以及被选为主要守护者的华夏文明,并非毫无准备。几千年的布局,就是为了应对这场终将到来的劫难。”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墙壁上的星图与古语:“从尧舜禹的禅让,‘克明俊德’,到孔孟先贤的‘仁者爱人’,‘浩然正气’;从‘孔融让梨’的孩童启蒙,到‘岳母刺字’的家国大义;乃至无数家训族规、乡约民规中对品德的强调……这些,并不仅仅是美德故事或文化传承。它们更是‘守望者’引导我们主动布设的‘道德锚点’和‘精神防火墙’。这些锚点深植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是抵抗精神侵蚀、在关键时刻为月盾供能的核心节点。”

姜渊的目光最终落在林远和陈月茹身上,带着一种沉重的托付:“你们,一个能用最前沿的科学语言解读能量变化,一个能破译最古老的文明密码,是唤醒这些沉睡‘锚点’,连接古今的关键。暗子的总攻已经开始,月盾能量正在加速流失。我们必须反击,在人类的精神世界彻底荒漠化之前。时间,不多了。”

第三章:第一个锚点——诚之玉璧

反击的第一步,必须精准而有力。根据姜渊的指引和陈月茹对古籍的交叉破译,他们定位到一个相对初级但至关重要的“道德锚点”——蕴含“诚”之能量的玉璧。它并非埋藏在帝王陵寝,而是深藏在华东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学校园之下。那里,曾是近代一位著名教育家倾注心血践行“仁爱教育”的旧址,书香与正气积淀百年。

然而,如今这所名为“明德中学”的校园,却成了“虚无之潮”侵蚀的重灾区。校园论坛充斥着对师长的嘲讽、对努力的贬低,霸凌事件频发,一种看不见的冷漠和焦虑在空气中蔓延。能量探测器显示,地下的“诚”之锚点能量反应微弱,几乎被一股污浊的负面意识场压制。

林远和陈月茹伪装成进行教育生态调研的学者,进入了明德中学。他们很快注意到了高二学生李晓。他曾是品学兼优、热心公益的学生会主席,是“诚”之锚点潜在的优秀共鸣者。但近半年来,他沉迷于某个鼓吹极端利己主义的网络论坛,言行大变,成了校园里“解构权威”、“批判虚伪”的风云人物,影响力巨大。

陈月茹尝试与李晓交谈,引经据典,谈论“人无信不立”、“诚意正心”的古训。李晓却熟练地用一套套从网上学来的“后现代解构”理论应对,言辞犀利,将诚信斥为“社会规训的工具”,将理想解构为“虚幻的投射”。林远手中的微型能量探测器发出低沉的警报,显示李晓周围的个体道德能量场极其混乱微弱,并与地下的玉璧锚点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反应。暗子的影响,像一层厚厚的油污,覆盖了这颗年轻心灵原本的光泽。

第一次接触,彻底失败。两人心情沉重地回到临时住所。敌人的手段高明而阴毒,它并不直接禁止美德,而是让人们对美德本身产生怀疑和鄙夷。

转机发生在一次偶然。李晓因带头在重要考试中质疑规则、煽动罢考,造成了恶劣影响,被罚独自打扫陈旧但庄重的校史馆。黄昏时分,夕阳透过彩绘玻璃,在布满灰尘的展柜和旧照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在一片死寂中,李晓漫无目的地擦拭着一面刻满历届优秀学生名字的纪念墙,心中充满了叛逆后的空虚和莫名的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