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炮火淬炼,数据为刃
战地工厂藏在鸭绿江边的山洞里,林砚秋和张建军坐了两天一夜的闷罐火车,下车时鞋上还沾着沈阳的雪,耳边就传来了炮弹的呼啸。工厂负责人李刚握着他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林工程师,车间里现在堆着几百吨不合格的钢坯,前线每天都在催,再拿不出好钢,运输车就没法送弹药了。”
山洞里弥漫着炼钢炉的热浪和硝烟味,几个老师傅围着钢坯叹气:“试过十几种配方,不是强度不够,就是韧性太差,再这么下去,咱们都没法跟前线交代。”林砚秋放下帆布包,立刻打开计算系统——火车颠簸时,一个齿轮松了,他让张建军按住底座,自己蹲在地上拧螺丝,手指被烫得直抖。
“李厂长,把之前的炼钢记录给我。”林砚秋翻着厚厚的记录本,眉头越皱越紧,“之前的淬火温度太高,晶粒粗大,抗疲劳性肯定上不去。建军,输碳含量0.45%、锰含量1.2%的参数,算淬火和回火时间。”
张建军转动系统的手柄,齿轮咬合的声音在山洞里格外清晰。可没等数据出来,防空警报突然尖啸起来,李刚大喊:“快关炉门!敌机来了!”工人们纷纷往防空洞跑,林砚秋却一把按住系统:“再等一分钟,数据马上出来!”
“师傅,炸弹要来了!”张建军拉着他的胳膊,能听见敌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林砚秋盯着系统上跳动的刻度,铅笔在纸上飞快地记:“860℃淬火,90分钟回火,快抄下来!”就在最后一个数字落下时,一枚炸弹在洞口爆炸,碎石块砸进山洞,马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火苗瞬间窜起。
林砚秋抱着记录本,拉着张建军就往防空洞跑,后背被飞溅的火星烫得生疼。躲在防空洞里,张建军看着师傅满是灰尘的脸,眼泪掉了下来:“师傅,咱要是出事了,厂里的系统怎么办?”林砚秋掏出帕子,擦了擦他脸上的灰:“咱不能出事,前线的战士还等着咱们的钢呢。”
空袭刚过,林砚秋就冲回车间,指挥工人按新参数炼钢。当钢坯被投入860℃的炉火时,他守在温度计旁,眼睛都不敢眨。“出水!”随着他一声喊,钢坯“滋啦”一声跳进冷水,水蒸气瞬间遮住了所有人的脸。等到回火完成,林砚秋让人把钢坯加工成试棒,用简陋的拉力机测试——强度比之前提升了30%,抗疲劳次数刚好达到设计要求。
“成了!”李刚激动地抱住林砚秋,声音都在发抖。林砚秋却没松气,他让张建军把参数写成手册,每个炼钢小组发一份:“每炉钢都要抽样,差1℃都不行。”三天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