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新时间:2025-09-24 05:04:07

“所以才要记录它们。”那人终于停下手中的工作,正视林深,“你知道吗?由于风沙侵蚀、水分渗透、游客增多,莫高窟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可能再过几十年,有些壁画就再也看不到了。”

月光照在他脸上,林深这才看清他的模样——约莫二十七八岁,轮廓分明,鼻梁高挺,那双眼睛在夜色中格外明亮。

“你是摄影师?”

“陈默。《国家地理》特约。”他简短地回答,递过来一张名片,然后又补充道,“当然,今晚是以个人身份来的。”

林深接过名片,突然想起什么:“陈默?就是那个获得荷赛奖的华人摄影师?那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遗址的照片是你拍的?”

陈默笑了笑,似乎对被人认出已经习以为常:“那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现在我的主题是‘消失的文明’。”他指向身后的洞窟,“敦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站。”

林深一时语塞。他读过所有关于陈默的报道——那个不顾危险深入战地、穿越无人区、记录濒危文明遗迹的传奇摄影师。没想到真人如此年轻。

“你呢?不像普通游客。”陈默问。

“林深。北大历史系,研究敦煌文化。”

“哦,那我们算是同行了。”陈默笑道,“你是研究历史的,我是用影像记录历史的。”

就这样,在敦煌的星空下,一个历史学者和一个摄影师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出乎林深意料,他们聊得十分投缘。陈默不仅对敦煌历史了如指掌,还能从艺术和哲学角度提出独到见解。

“你看这幅壁画,”陈默指向刚拍摄的洞窟,“飞天衣袂飘飘,线条流畅如歌。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颜色已经在脱落,线条开始模糊。我的相机能记录下它此刻的模样,为后人保留一份记忆。”

“我的工作则是解读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林深接话,“让后人不仅知道它们看起来什么样,还明白它们为什么存在。”

陈默转头看他,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看来我们目标一致,只是方式不同。”

那晚,他们一起回到市区,在一家小餐馆边吃夜宵边聊,直到老板再三暗示要打烊。分别时,陈默突然说:“明天我要去西千佛洞,有兴趣一起来吗?我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指点。”

林深本该拒绝——他的研究计划排得满满当当。但鬼使神差地,他点了点头。

于是,接下来的三天,林深成了陈默的“临时顾问”。他们一起走访了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甚至一些偏远的不对外开放的小窟。林深为陈默讲解壁画背后的历史和文化,陈默则用他独特的视角教会林深如何“阅读”光线和构图。

第四天傍晚,他们站在鸣沙山顶,看夕阳将敦煌染成金色。远处莫高窟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如同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明天我就要走了。”陈默突然说,“接到消息,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遭到严重破坏,我得去一趟。”

林深的心莫名一沉:“那里正在打仗。”

“所以才更需要有人去记录。”陈默语气平静,“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永远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