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风沙似乎永远不会停歇。
林深站在莫高窟第45窟前,眯起眼睛望着远处连绵的沙丘。七月的热浪扭曲了地平线,使那些千年佛窟在热雾中若隐若现,如同海市蜃楼。他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白色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黏腻地贴在背上。
“林博士,该收工了。”助手小张从窟内探出头来,“再晚就赶不上回市区的最后一班车了。”
林深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手中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今日的壁画研究心得。作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年轻的副教授,这是他第三次来敦煌做实地研究。同事们笑他痴,明明靠着高清影像和文献就能完成论文,却偏要年年来这吃沙。
但他始终觉得,有些东西必须亲临其境才能感知——那些壁画上每一道笔触的温度,那些历经千年仍未褪色的蓝,那些只有站在黑暗中才能体会的虔诚。
回到驻地,林深冲了个凉水澡,试图洗去满身的沙尘和疲惫。晚餐是简单的拌面和羊肉串,他边吃边翻阅白天拍摄的照片,直到餐馆老板开始收拾桌椅,暗示打烊时间到了。
走出餐馆,敦煌的夜空已繁星密布。他沿着沙坡慢行,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凉爽时刻。就在快到住处时,巷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站住!别跑!”
几个身影从暗处冲出,其中一个猛地撞上林深,两人同时踉跄几步。那人怀中紧紧抱着什么,回头瞥了林深一眼。就着月光,林深看见了一双令人难忘的眼睛——明亮、惊慌,却又异常坚定。
“对不起!”那人低声说了一句,继续向前奔去。
后面追来的两个人气喘吁吁地停下,其中一人对着对讲机说:“跟丢了,那小子跑得太快了。”
“怎么回事?”林深问道。
“有个疯子天天在禁区拍照,说是要记录什么‘消失的敦煌’。”保安模样的人摇头,“莫高窟本来就脆弱,哪能让人随便拍。这小子倒好,白天拦着他,他就晚上偷偷摸进来。”
林深望向那人消失的方向,巷子深处已空无一人。
第二天,林深特意提早结束了窟内的工作,在景区入口处徘徊。夕阳西下,游客渐渐稀少,他找了个石凳坐下,假装阅读手中的资料,余光却扫视着四周。
果然,当夜幕完全降临,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他穿着深色衣服,背着一个硕大的摄影包,灵活地绕过主路,沿着一条不起眼的小径向莫高窟走去。
林深悄悄跟上。那人显然对这里极为熟悉,专挑监控盲区行走,很快来到了一处尚未对外开放的窟区。只见他熟练地架起三脚架,安装相机,开始长时间曝光拍摄。
“你知道这些闪光对壁画有不可逆的损害吗?”林深从暗处走出,声音平静却坚定。
那人吓了一跳,猛地转身。看到林深后,他明显松了一口气,甚至露出一丝微笑。
“原来是昨天的‘路障’先生。”他调侃道,手上的动作却没停,“放心,我用的是特制冷光灯,亮度经过严格计算,比窟内导游的手电筒还要弱三分。”
林深皱眉:“即便如此,这里也是禁区。这些洞窟结构不稳定,随时有坍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