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您这件作品,凤羽边缘有明显的叠压痕迹,更像是明代西南地区常见的『堆叠式』点翠,这种手法通常用于表现花卉的层次感,而非禽鸟的羽翼。」
我声音不大,但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了整个会场。
「不知道江先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做了这样的『创新』呢?」
会场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江哲身上。
他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8.
江哲的嘴唇翕动了几下,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哪里懂什么「分层平贴」和「堆叠式」点翠。
他只懂怎么把我笔记里的内容,包装成吸引眼球的文案。
眼看他下不来台,一旁的苏晚急了,抢过话筒。
「我们……我们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艺术再加工!艺术是需要创新的,不能完全拘泥于古法!」
她的声音又尖又细,带着一丝破釜沉舟的色厉内荏。
台下有几位老专家,已经皱起了眉头。
我笑了。
「苏女士说得对,创新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创新,应该建立在对传统有足够认知的基础上,而不是将张冠李戴,错把冯京当马凉,还当成自己的独门秘籍。」
我的目光转向江哲,语气变得更加锐利。
「江先生,您在直播中多次提到,您的手艺传承了三百年,讲究『心手合一』。这个说法的出处,是清代苏州织造李煦的《曝书亭集》,原文是形容刺绣的。我很好奇,您是如何将它与点翠工艺联系起来的?」
江哲的额头,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握着话筒的手,在微微发抖。
我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继续追问。
「还有,您在宣传文案里提到的『点翠八法』,即『撕、掐、剪、堆、攒、嵌、贴、镶』,这个说法,我在任何一本工艺史专著和地方县志里都没有找到过。倒像是我为了便于理解,在自己的研究笔记里做的一个粗浅归纳。」
我看向他,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江先生,可否为我们大家解释一下,这独创的『点"翠"八法』,究竟是源于哪本秘籍?」
「轰」的一声,台下彻底炸开了锅。
抄袭、剽窃,在学术界和手艺界,都是最令人不齿的行为。
江哲的脸,在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手一松,话筒掉在地上,发出一声刺耳的嗡鸣。
9.
「我……」
江哲张口结舌,汗水顺着鬓角滑落,「我……只是……借鉴。」
他的声音微弱,连他自己都没有底气。
「借鉴?」我轻笑一声,笑意却未达眼底。
「江先生的借鉴,可真是做到了像素级的复刻。」
我按下遥控器,大屏幕上出现了两份文档的对比。
左边,是我那篇论文的手写草稿,上面有我的笔迹、修改痕
迹,甚至还有不小心滴落的咖啡渍。
右边,是江哲工作室公众号上发布的推文,里面大段大段的文字,与我的手稿一字不差。
铁证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