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更新时间:2025-09-16 00:27:54

范缜盯着那方美玉,忽然想起沛郡城破时,抱着孩子跳河的妇人沾满泥浆的脸。他缓缓合上礼盒,语气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若我‘卖论取官’,再大的官也做到了,何止于中书郎?” 王融脸上的笑容僵住,讪讪地收起礼盒:“中郎何必如此执拗?佛法盛行,逆势而为恐难立足。” 范缜抬手示意送客:“子真所求,非官职俸禄,乃世间真理。” 王融临走时重重叹了口气:“痴人,痴人啊!”

关上门,范缜将案上的典籍尽数铺开。从《论语》的 “不语怪力乱神”,到王充《论衡》的 “人死不为鬼”,再到桓谭的 “烛火之喻”,他逐字逐句批注,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响,竟盖过了窗外的风雪声。油灯燃尽了三盏,他忽然起身,取过新的宣纸,写下 “神灭论” 三个大字。墨汁未干,他便提笔疾书:“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写到激动处,他猛地一拍案,震得油灯险些倾倒 —— 这便是他思索半生的答案,精神与形体如同刀刃与锋利,没有刀刃,何来锋利?没有形体,精神又怎能独立存在?

初稿写成那日,范缜特意带着文章去了母亲的坟前。柳氏去年冬日病逝,临终前握着他的手说:“儿要做对得起良心的事。” 他将誊写工整的文稿焚在墓前,纸灰随着寒风飘向远方,仿佛在回应母亲的嘱托。归途中,他见一群僧侣正围着老妇募捐,说要为她 “超度亡夫”,老妇颤巍巍地递出仅有的铜钱,眼里满是希冀。范缜攥紧了怀中的手稿,心里暗下决心:这篇文章,定要撕开迷信的迷雾。

消息很快传遍建业。萧子良将《神灭论》初稿扔在案上,气得砸碎了心爱的青瓷茶具:“竖子敢尔!” 智藏和尚连夜召集僧众商议对策,说此论 “毁佛灭法,罪大恶极”。而市井间,识字的百姓争相传抄,有人赞叹 “说得通透”,也有人忧心忡忡:“这是要遭天谴的啊。” 范缜却毫不在意,每日依旧在县衙处理政务,闲暇时便修改文稿,将那些 “惑以茫昧之言,惧以阿鼻之苦” 的佛理骗局一一拆解。

第四章:朝堂论战 —— 舌战百僧儒

永元三年,萧衍自襄阳举兵,建业城换了新主。范缜因母丧离职,穿着粗麻布丧服在路边迎接,没想到萧衍见了他竟快步上前,握着他的手道:“子真兄,别来无恙?” 昔日西邸的旧识如今成了梁武帝,范缜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只作揖道:“草民范缜,参见陛下。” 萧衍大笑:“当年西邸辩论,朕就知兄非池中之物。” 不久后,范缜便被任命为晋安太守。

晋安地处南疆,民风淳朴却也迷信盛行。有村民为求雨,竟要将孩童投入河中祭祀。范缜得知后,连夜赶到河边,夺下即将被投入水中的孩子,对着围观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