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更新时间:2025-11-15 03:54:28

第14章

陈辰还在睡觉,根本不知道他打了四只山鸡的事,一大早就传遍了全村。

他本来不想让人看见,怕又招来像马二熊那样的人。

可他哥想法不一样,弟弟还没娶媳妇呢,前阵子的事又坏了名声,现在就得显摆点“本事”。

这荒年里头,最大的本事,不就是能让家里人吃饱饭嘛!

村里人都晓得陈辰会打猎,凭这手艺,以后找媳妇肯定不愁。

天刚蒙蒙亮,陈辰就被敲门声吵醒了。

“小叔!小叔!”

陈辰迷迷瞪瞪走出去:“志文?啥事儿?”

“小叔,咱昨天下的陷阱你忘啦?赶紧上山瞅瞅去,别让兔子溜了!”

陈辰瞅了眼天色,缩了缩脖子,这天儿又冷了。

羊皮褂让大哥穿走了,这会儿上山肯定冻得够呛。

陈辰有点犹豫今天要不要上山了。

再拉开门,陈志文还蹲在门口边上。

陈辰有点心软:“今天风可大,你上山扛不住。”

“我扛得住!”陈志文一下子蹦起来,拍拍身上那件鼓囊囊的棉袄,看着比陈辰的还厚实。

大哥大嫂对俩孩子宝贝得很,棉袄里塞足了棉花。

想想也是,以后天只会越来越冷,怕是没机会带他上山了。

陈辰最终还是点点头:“行吧,跟着我。”

他看向旁边的陈瑶芳说道:“瑶芳你去不?”

陈瑶芳有点纠结,最后还是咬咬牙说道:“娘出门了,我得在家照看爷爷。”

“嗯,好。”陈辰笑了笑,乡下十二岁的娃儿,已经明白些事了。

陈辰往外走,嘴里喊道:“爹,我上趟山!”

“这天冷的,上山干啥?”陈兆言从屋里出来问。

“昨天下的套子,去看看逮着东西没。”

走到一半,陈辰拐进厨房,抓了把小米塞进口袋。没羊皮褂子,一出门就觉得更冷了。

幸好冬天刚开头没几天,还能扛得住。

要是再冷点,家里就得烧柴取暖,那时砍的柴肯定卖不掉了,只能窝在家里猫冬。

都说冬天最闲,可对收成不好的年头来说,冬天反倒最难熬。

收成差,过冬粮食不够,野菜又挖不到;

天冷得要烧柴,冻死饿死人的事儿常有。

陈辰一边想着这些,一边和陈志文走到了昨天放套子的地方。

连着看了三个套子,全都空空的。

雪化了,之前兔子留下的脚印也看不到了。

“啊......啥都没有!”陈志文挺失望。

“打猎哪有那么容易。”陈辰倒是有心理准备。

这才是猎户平常的样子,十次打猎九次空手。

他没动套子,又在兔子常走的道边撒了几粒小米。

陈辰还带了铲子,想着要是天气还行,就去山上挖那两株天麻。

可走到半山腰,两条腿就打颤了,陈志文也开始吸溜鼻涕。

风太大,他就一件棉袄,真要爬上后山顶,肯定扛不住。

陈辰想了想,算了,这大冬天的,山顶没啥人去,他今天不去挖,别人应该也发现不了。

“小叔,咱去山鸡窝瞅瞅不?”

“行吧。”陈辰其实没抱啥希望,但来都来了,就当溜达。

到了之前发现野鸡的山坳,果然除了几根鸡毛,啥也没有。

陈志文撇着嘴,一脸不高兴。

“好了好了,要是上山就能抓到兔子山鸡,那家家不天天都能吃上肉了。”

“好吧。”陈志文只好哦了一声。

可惜他想抓兔子的劲头,一点没使出来。

这天,陈辰头一回空着手下山。

另一边,罗秀雅正在林子里挖野菜。

冬天主要挖些草根树根,难找又难挖。

没一会儿,手就冻得通红。

她赶紧把手收回来,揣进袖子里暖和。

旁边一个也挖野菜的妇人凑过来,笑话她:“听说你家老二把家里粮食都卖了,你也能忍?”

罗秀雅靠着树,心里还挺得意。今天特意跑出来挖野菜,就等着人问这个呢。

她装得没事人似的:“就卖了点小米呗。昨儿二郎从山上打了四只山鸡回来,进城能换好些粮食呢。”

那妇人吃了一惊:“四只山鸡?昨儿是你们家炖鸡啊?我说老闻到肉味儿,还当是自己饿迷糊了呢!”

说完,她忍不住吞了下口水,又摇摇头:“可惜了。”

“一只鸡能换好些斤小米呢!”

妇人心里有点替罗秀雅可惜,好像炖鸡吃了是啥大错似的。

罗秀雅装出苦恼的样子:“就是嘛,我也说留着换粮食。可二郎说,他爹和两个孩子正需要补身子,不能省。这不,就留了两只今天去换小米。”

“昨天炖了一只,今天再炒一只吃。”

“哦对,前儿还打了只兔子,也炖了。要我说啊,还是鸡肉香。”

妇人听了,心里有点泛酸:“那可不,冬天的山鸡都在养膘,肯定又肥又香。”

说完又瞅瞅罗秀雅:“我说你这两天脸色咋这么好,原来顿顿有肉啊。”

罗秀雅拢着袖子,笑得更开了:“主要还是我们家二郎有能耐,我跟着沾光呗。”

“嗯,没想到那......小辰还有这本事。”妇人话说一半赶紧收住。

她也听说了,当初陈辰为了娶刘芳,答应给五十两聘礼,后来柳小菊骂他是泼皮,这事才黄了。

“那当然!只要他把他老爹的手艺学到家,以后家里还能缺肉吃?”

村里虽然不少人觉得陈兆言“射瞎黑熊”是吹牛,但都承认他是周围最好的猎户。

陈辰要能学个几分本事,肯定也能成个好猎手。

“那是,我们家二郎能耐大着呢。”

这就是她和陈田想出来的主意,先给陈辰扬名,再说媳妇儿。

陈辰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声正慢慢从“泼皮”变成“有本事的人”。

......

吃过午饭,陈辰就被他爹陈兆言拽到村后头空地。

陈辰拎着陈兆言用了十几年的牛角弓站在树下。陈兆言蹲在石阶上,正给箭杆抹松香。

二十几支木箭整整齐齐码在竹筐里。

箭头是磨尖的铁疙瘩,看着灰扑扑的;

箭尾巴上绑着几根干了的雁毛。

陈辰头一回摸他爹这张大弓,接过手就忍不住想试试拉开。

“别急着拉弓。”陈兆言扔过来一支箭,“拿着,掂量掂量,熟悉熟悉。”

陈辰伸手接住,桑木箭杆沉甸甸地压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