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更新时间:2025-11-15 03:54:23

第13章

陈辰眼睛直勾勾盯着陈兆言背后的牛角弓,说道:“明白,嫂子,挑最肥那只炖了,给爹补补。”

陈兆言刚才绷着的脸一下子有点绷不住了,嘴角想往上翘,又被他使劲压下去。

“德性!”他骂了一句,拄着拐杖进了堂屋,背过身去,嘴角才彻底咧开了。

虽然觉得陈辰哄他,八成是惦记他背上的弓,可也不耽误他高兴。

罗秀雅弯腰从四只山鸡里挑了最肥的一只,开始拔毛收拾。

另外三只,陈和从外面铲了些雪盖在上面,留着保鲜。

一只留着吃,剩下两只去卖。

晚饭还是粟米粥,外加一大锅炖山鸡。

还有苦根,是冬天里少有的能挖到的野菜。

炖山鸡刚端上桌,香味就飘出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比较新鲜的感觉,今天的鸡肉特别的香,汤面上还浮着一层黄黄的油花。

这下不止陈志文,连陈辰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吃吧吃吧。”陈兆言笑着说。

陈志文立刻举起碗,等着陈和给他盛。

陈辰先尝了口鸡汤,真鲜,比炖兔子好吃多了。

“好鲜,怎么做的?”

“就多放了点盐,没别的。”罗秀雅自己也尝了一口,不在意地说。

难怪。陈辰这才想起,昨天的兔子汤基本没啥盐味。

知道快能换粮了,罗秀雅心里有了底,煮山鸡时多撒了把盐,没想到味儿更鲜了。

“好吃!好喝!”陈志文咕咚喝完一碗,举着碗让陈和再添。

陈瑶芳撇撇嘴说道:“你一只鸡没抓着,还好意思吃这么多?”

“我......”陈志文小嘴一瘪,眼看要哭。

陈辰顺手夹了个鸡腿给他说道:“再不吃我吃完了。”

罗秀雅瞪了陈瑶芳一眼说道:“就你话多,鸡肉还堵不上嘴?”

“我可是抓了一只的。”陈瑶芳挺起胸脯,很得意:“小叔都夸我了!”

“行行行,你也吃鸡腿。”罗秀雅把另一只鸡腿夹给陈瑶芳。

陈辰问陈和:“大哥,你明天怎么去县城?”

大田村归永年县管,离县城有三十里地。

官道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特别难走。

原主能背着粮食走到县城换酒肉,吃饱了再走回来,难怪倒在路边睡了一宿。

估计一半是醉的,一半是累瘫了。

陈和放下碗说道:“走着去呗。明天卯时前动身,天黑前应该能赶回来。”

陈辰本来也想去县城看看,一听只能靠腿,顿时没劲了,想着还是等以后借个驴车再去。

“我明天懒得动了,你可以穿爹的羊皮褂。”

“好。”陈和点点头,看来三弟是变了点,可这懒劲儿还在啊。

陈和也有棉袄,但远不如陈兆言那件羊皮褂暖和。

那是真皮毛的,平时只有陈兆言上山打猎才舍得穿。

陈兆言这时开口:“明天跟我学射箭,学会了就把弓给你。”

“真的吗爹?”

“呵,你以为射箭好学?你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后就别想碰弓了。”

“我肯定好好学!”

一锅山鸡汤下肚,一家六口脸上气色好了不少,不再像之前那样菜黄了,连表情都活泛了。

罗秀雅收拾着碗筷,脸上止不住笑。

回屋后,她坐在床边说:“连着两天吃上肉了,以前哪敢想。这会儿感觉身子都轻省多了。”

“你之前还说小辰想骗田契呢。”陈和打趣她。

“以前小辰那混样,我哪敢信他一下子就变好了。”

“你啊。”陈和坐在床边指了指她,“小辰都十八了,该懂事了。”

“是是是,懂事了。要是他天天都能抓着山鸡,咱家日子就好过了。”

“想啥呢?以前咱爹身子骨好的时候,十回进山有八回空手,还指望天天捡山鸡?”

“也是,还是运气好。”罗秀雅说道。

要不是运气好,哪能正好碰上山鸡窝?

可这好运气,总不能天天有。

这次,陈和没再反驳。

他以前跟陈兆言进过山,知道打猎这事真得看运气。

可能刚进山就碰上东西,也可能转悠一整天啥也找不到,只能空手回来。

“哎,你说......”罗秀雅躺下了,“二郎要是真干上猎户,那家里的地不就都归咱俩种了?”

陈和当然明白她想啥,哼了一声:“归咱种,打下的粮食也得给小辰分一半。”

“那也行啊。给别人家当佃户,也就能分三成呢。”

陈辰连着两天带回来东西,本来都绝望了的罗秀雅,突然觉得日子又有奔头了。

“对了,你平常多留意点,要是有合适的姑娘,再给小辰说说亲。”陈和又补了一句。

“放心,我记着呢。”说完她又加了一句:“要是二郎能天天打到东西,都不用我张罗,人家自己就找上门来了。”

第二天,风小了点,天还没亮透。

陈和已经背上柴火,拎着两只山鸡出门了,刚出村口,碰见也要去县城的村民。

那人立刻凑上来问道:“陈大郎,昨天我可闻见你家飘肉香了,这不年不节的,咋吃上肉了?”

这年头,人饿狠了,老远都能闻见肉味,炖鸡的香气根本藏不住。

陈和得意地拍拍腰。

那人看到鸡说道:“山鸡?陈叔打的?”

“是我弟弟,昨天都吃了只了,很香......”陈和说道。

就这样,对面的村民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这大冬天的,要是能喝上一碗肥山鸡炖的汤,那得是什么神仙滋味啊。

“卖吗?”那人犹豫着问道。

“不卖我拎出来干啥?看在同村份上,一百二十文一只,你要的话,我省得跑县城了。”

那人吓了一跳,说道:“一百二十文?这价可不便宜,能买十几斤小米了。”

“这都给你算便宜了,我送到城里酒楼,少说也能卖一百五十文。”

“那还是算了,过冬的粮都不够吃呢,你还是去城里卖吧。”

虽然馋得要命,但今年收成差,官府又新加了个“征燕税”。

弄得大家日子更难过,家家户户都缺粮。

除了平时就有家底的,乡下谁舍得一次花一百多文钱就为了吃口好的。

陈和本来也没指望他买,腰上挂着山鸡,跟那人一块走,就这么招摇地穿过了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