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油事件之后,陈暮晓和傅瑾瑜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微妙状态。
那瓶不起眼的药油,像一道无形的桥梁,沟通了两人之间最后一段矜持的距离。他们依然不是那种会课间聚在一起闲聊、放学结伴同行的亲密朋友。在旁人看来,他们依旧是各自领域顶尖、彼此间存在良性竞争的“双子星”,交流多半局限于学术问题的探讨,礼貌而克制。
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比如,陈暮晓会发现,自己桌洞里偶尔会出现一颗包装精致的水果糖,或者一块能量巧克力,依旧没有任何署名,但她会心照不宣地收下,在刷题疲惫时含在嘴里,甜意会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底。她也会在傅瑾瑜偶尔因为打球或学生会工作晚归时,顺手将他桌面上散乱的试卷整理好,按科目分类码放整齐。
比如,傅瑾瑜会在借阅图书馆那本《物理竞赛精讲》时,发现书页里夹着的一张便签,上面是陈暮晓清秀的字迹,标注着她对某道难题的一种更简洁的思路补充。他会在晚自习时,不动声色地将自己整理的数学压轴题题型归纳笔记,放在她桌角她触手可及的地方。
他们用这种沉默的、只有彼此能懂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份悄然滋长的情愫,像是在共同守护一个脆弱而珍贵的秘密。每一次眼神的短暂交汇,都能在彼此心中激起细小的涟漪;每一次看似偶然的并肩而行,都让那条回家的香樟道显得格外短暂。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无情地跳到了“50”。
鲜红的“50”像一声尖锐的警钟,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之前的紧张还是间歇性的、带有缓冲余地的,而此刻,那种大战将至的压迫感,变得无比真实和具体。教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连呼吸都带着重量。课间少了嬉笑打闹,多了埋头疾书的身影;午休时趴在桌子上的人少了,更多的人是强撑着困倦继续演算。
一种集体性的焦虑和迷茫,像无声的瘟疫,在教室里蔓延。未来像一团浓雾,笼罩在每个人前方,看不清方向,只知道必须拼命向前跑。
这天下午放学后,同学们都匆匆收拾书包离开,想要争分夺秒地回家复习。陈暮晓却坐在座位上没有动,她做完了一套英语模拟卷,感觉头脑有些发胀,便想留下来整理一下错题。
教室里很快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她一个人。夕阳的余晖将教室染成温暖的橘黄色,桌椅被拉出长长的影子,安静得能听到窗外风吹过香樟树叶的沙沙声。
她站起身,走到教室前方那块巨大的倒计时牌下,仰头看着那个刺目的红色数字“50”。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未知的恐惧,有即将解脱的期待,也有对这段充实而纯粹的高中时光即将落幕的不舍。
还有……对她和傅瑾瑜之间这种微妙关系的茫然。高考之后,各奔东西,他们之间这刚刚萌芽的、尚未言明的情感,又将何去何从?会像大多数毕业季的故事一样,无疾而终吗?
她正望着倒计时牌出神,身后忽然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陈暮晓下意识地回头,看到傅瑾瑜不知何时也站在了教室门口。他好像也是刚做完题,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习题集。夕阳从他身后照进来,给他的轮廓镀上了一层金边。
四目相对,两人都愣了一下。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站在巨大的倒计时牌下,气氛一时间有些微妙。
傅瑾瑜迟疑了一下,还是迈步走了进来,走到她身边,同样仰头看着那个“50”。
“时间过得真快。”陈暮晓轻声打破沉默,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嗯。”傅瑾瑜低低地应了一声,他的侧脸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眼神深邃,望着那数字,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人并肩站在倒计时牌下,沉默了片刻。窗外是渐渐沉落的夕阳和归巢鸟儿的鸣叫,窗内是即将结束的青春和未知的前路。
“有点……迷茫。”陈暮晓忽然低声说,这句话她可能不会对任何人说,但在此刻这种氛围下,面对身边这个沉默却让她感到安心的少年,她不由自主地吐露了心声,“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傅瑾瑜转过头看她。女孩的睫毛在夕阳下微微颤动,脸上带着一丝罕见的脆弱和迷茫。他的目光柔和了下来。
“我也是。”他轻声说,这三个字从他口中说出,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原来,看似永远冷静、目标明确的他,也会对未来感到不确定。
这句坦诚的“我也是”,瞬间拉近了两人的心理距离。原来他们都在同样的焦虑中挣扎。
又沉默了一会儿,傅瑾瑜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一些,却异常清晰和坚定:“不管以后去哪,考上什么样的大学,”他顿了顿,转过头,目光郑重地看向陈暮晓,“我们都一定要努力,变得更好。”
这不是华丽的誓言,没有海誓山盟,甚至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感情”的字眼。它更像是一个少年对未来的期许,一份对彼此的承诺,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默契约定。
陈暮晓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击了一下。她抬起头,迎上傅瑾瑜的目光。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眸里,此刻清晰地映着她的倒影,以及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深沉而坚定的光芒。
“顶峰相见。”
这四个字,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从他们两人口中轻轻吐出。声音很轻,却像有着千钧重量,重重地砸在彼此的心上,也回荡在空荡荡的教室里。
“顶峰相见。”
不是狭路相逢的争斗,而是各自努力,在更高处、更好的地方再次相遇。这是独属于他们这两个骄傲而优秀的灵魂的约定,是对未来最好的期许,也是对此刻这份懵懂情感最郑重的安放。
说完这四个字,两人都沉默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在空气中涌动,之前的迷茫和焦虑,仿佛都被这个约定驱散了不少。他们看着彼此,眼睛里都有光在闪烁。
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所有的情愫、所有的忐忑、所有的期盼,都浓缩在了这简单的四个字里。
傅瑾瑜的嘴角微微向上扬起,露出了一个极浅却无比真实的笑容。陈暮晓也笑了,眉眼弯弯,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
夕阳的最后一道余晖透过窗户,正好落在倒计时牌和他们两人的身上,将这一幕定格成了一幅温暖而充满希望的画面。
“回家吧。”傅瑾瑜轻声说。
“嗯。”陈暮晓点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教室,锁上门。走廊里很安静,他们的脚步声清晰可闻。没有并排走,也没有再多说话,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和力量,已经充盈在彼此心间。
走出教学楼,晚风拂面,带着初夏夜晚的凉意。陈暮晓推着自行车,回头看了一眼三楼的教室窗口。那个巨大的“50”在暮色中依然隐约可见。
她深吸一口气,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傅瑾瑜推着车走到她身边,看了她一眼,眼神温和。
“加油。”他说。
“你也是。”陈暮晓回应道。
然后,他们像往常一样,在路口分开,骑向各自家的方向。但这一次,他们的背影不再孤单。因为有一个关于“顶峰”的约定,像一颗北极星,照亮了前行的路,也系住了两颗年轻而真挚的心。
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此刻,他们拥有了并肩作战的勇气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