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南一家和陈三花大闹的这件事儿,虽然过去了很久,到底还是有些影响,为了减少些矛盾,南山也不再去了。
只是不能去南山,又如何进山采药?又如何去养家?还得再想个法子才是。
不过在这之前,还得把事情解决完毕。
长生和田水事情,解决后,姜南去镇上买些东西,去了当时救了长生的人家,周围参与的人都一一送了些礼。
下水抱起长生的刘文续,往水里放扁担的刘赵氏,还有自己的四弟刘四河,除了一般的礼,还一家送了大半猪肉,这可是舍得钱的。
“三河媳妇办事就是漂亮,如今这村里谁不说她好。”
“不过,你们看,如今她这副模样,谁能想象到,她是到陈三花家大闹的那个人。”
“还有你们有没有觉得三河媳妇有些不一样了?”
“有啥不一样,一把年纪,也没有擦花抹粉,穿着还是三河在时置办的旧衣服,那柔柔弱弱的也没什么变化。”
要说真有变化,眼睛变得更亮了,一股说不上来的感觉。
再看看自己,一样的年纪,一样的衣服,怎么就不一样呢,你说看看人家,就是当奶奶的年纪也是村里最好看的奶奶。
立秋一过,天气转凉,也到了学堂开学的日子,因为长生和田水的矛盾,即便有三壮和川哥儿,姜南也有些不放心,还是日日接送。
估计田水家和姜南的想法一样,每到上学和放学时间,刘老实身后跟着陈三花,一起来接田水,担心刘田水在学堂被刘家的一大家子欺负。
也不知道刘老实做了什么,陈三花安生不少,再也不是一见面就仰着脸,眉眼不是眉眼,鼻子不是鼻子的,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将人刺上几句。
田水估计也被刘老实管教了,原来和元宝有的一比,如今也能安生下来,至于怎么管教,想来“棍棒之下出孝子”,刘老实是用上了,管教和不管教还是有区别的。
想起姜家的元宝,姜南难得的皱起眉头,继续惯着吧,这个年岁还是不懂事,迟早有一天像刘田水一样在外边闯下祸事,不过这些与姜南也没有关系。
现在时间过得更充裕了些,也有时间去娘家找姜父了。
姜南就没想着这事能瞒得住,再说溪东村嫁到溪田村的人也有好几个,哪会不传回来,自然避免不了被弟妹阴阳一番。
在姜南看来,也就是说上几句,反正自己也受得住。
见姜南无动于衷的表情,姜杨氏就有些没意思。
也不知道墨有什么好研磨的?
不是没让元宝打听,等姜南一来,姜杨氏就哄着让元宝也进去,说是让进去听课的。
每次都要半哄半威胁元宝在那好好待着,听着他们说什么话,干了些什么,出来一一的告诉自己,然后出来给元宝做肉饼吃。
“娘,研墨有什么好说的,我都说了,我五姑姑在给爷爷研墨,哦,姑姑还问了爷爷那个字怎么写来着,简单的字姑姑都不会,姑姑还要问难的字,至于爷爷,爷爷一直在写字。”
次数多了,元宝也不想听,姜杨氏一想也是,家里里里外外,自己清楚着呢,考不中的老童生就会在家里写写画画,写写画画又当不了饭钱。
虽然知道没有做什么,也没有给什么,但是墨水不要钱?姜杨氏还是有些不乐意。
“听说你和村里人打起来了,有这事吗?”
姜父也没有想到会和原来自己看不上的丫头坐在书桌前聊起家常。
“你都知道了,还问我,能传到您老的耳朵里,那还能有假?”
“让对方吃点教训应该的,但是撒泼打滚,嗯,还是有辱斯文。”
“我说爹啊,管他斯文不斯文,反正长生受了委屈,我就要替他出气,要不然真当我俩好欺负呢,这些事,您啊,就别操心了,我行事你就放心。”
见姜娜这样说了,姜父也不再多说什么,也就是随口问起来,没想着给帮上什么忙,书上说的确实没错,“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姜南回到家,将墙角的罐子找出来反过来复过去数了好几遍,原来二十两的银子,扣除给人的谢礼,这段时间只出不进,挖药材的这个门路断了,得赶紧再想个挣钱的营生。
摆小摊卖书又不是长久之计,要是再被陈三花这样的人再污蔑一次,这次可不是那么容易脱身。
谣言多了,总有人会当真,到时候不仅自己有影响,就是长生也容易受影响。
等家里处理的差不多了,姜南带着长生和村里的人一起去了镇上,每人还是三文钱,姜南利落的掏了钱递给刘伯。
“三河媳妇,这是带着长生干啥去呢?”
“刘嫂子,你也来了啊,我家长生不是在刘夫子那里读书,如今也该到了写字的年纪,去镇上买些东西,提前准备些。”
“你也是,孩子这么小,就让他写字,能写出什么样?这笔墨纸砚哪样不贵?村里也就你独一份。”
“刘嫂子,你说的对,不过学堂其他孩子都有,长生没多久也要用到,家里还是提前备着要好一些。”
一车人聚在一起,就有说不尽的话题,当然也有让年轻媳妇脸红的话题,姜南闭上眼睛养神也不参与。
这些时日,因着姜南的行为,村里的其他人也不敢开姜南的玩笑。
偷偷的听着这些大娘,嫂子的话题,姜南已经免疫,但是不参与不代表着不能听,真是啥话都敢说出口。
不过说到过分处,姜南开了口:“嫂子们,这车上还有孩子呢。”
几位上了年纪的妇人这才悻悻的闭了口,很快又转移了新的话题。
有各样八卦听着,去镇上的时间也不觉得慢,晃晃悠悠,还挺有意思,到了镇上,还是老规矩,刘伯停车在城门外等着。
几个人跟在姜南身后,直到在“溪书斋”门口停了下来。
“几位嫂子要一起进去吗?”
“不了,不了,我们也就是路过,还有其他的东西要买呢,就不耽搁你了。”
几人一看姜南开了口,跟在人家身后,还被人家给发现,多不好意思,几人推推搡搡的走远了。
“原来人家真是来买笔墨呢,可真舍得?”
“哪怕啥,前段时间不是刚得五两银子吗,这不也够花了?”
“那笔墨多贵啊,五两银子能用多久?”
“哎呦喂,你给我声音小点,别让人家听见了,上门找你,可别牵连到我们。”
等声音消失,姜南带着长生再一次踏进这家书斋。
店里没什么人,也没有换人,还是那位老掌柜,一样的衣服,一样的动作。
“不知夫人是想买些什么?我们这里笔墨纸砚什么都要,启蒙的书籍也有?”连说的话也是一模一样的。
见到眼前这位老掌柜,姜南有些忍不住笑意,这老掌柜真的像游戏里的人物,固定的衣服,固定的动作,固定的话语。
“老掌柜,我们是来买些笔墨。”
“那还请夫人看着这边的,越介绍,越说话,越盯着两人,老掌柜总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夫人,原来是来过的吧?”
“老掌柜想起来了?我们两年前进店里,老掌柜说的还是一样的话呢。”
“哦,原来是你们啊,这两年过去了,看来夫人生活过的顺遂些。”
对姜南熟悉还是因为往常进店了一般都是书生,很少有妇人带着两岁左右的娃娃,穿着简单,要看看笔墨,虽然没有买,还是给老掌柜留下了印象。
“祖母,我们选这套吧”
长生转了一圈,选了价格不高的竹纸,花了一百多文钱,笔和墨在那个小摊那可以买到,二手的价格也低廉一些。
不过小摊那只有粗麻纸,还是选一些好些的纸张,至于砚台该添置了,但是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家里的石头也能再坚持坚持。
姜南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开了口,“老掌柜,听人说,听人说你这里收抄本,请问下,我能不能从你这里接一些抄书的活计。”
“是你要抄的吗?”老掌柜眼神里有了打量。
“不是,是我家里人要抄的,原来也是读书人,只是屡试不中,如今才想着抄写书目填补一些家用。”
不是姜南非要撒谎,女子读书写字总是没有那么宽容,自己稍微一提,估计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报自己爹爹的名号,也不是长久之计,恐怕还会引来新的麻烦。
不是这老妇人要抄就是,至于这孩童才几岁的年纪,老掌柜想都不用想。
但是这抄书也是要看字迹的,哪有只凭几句话,就让人来抄的?
“抄书是可以,但是溪书斋的抄书规矩,要先验字才成。”
“我这里有抄写的《弟子规》,您看看,能不能接?”
老掌柜接过姜南手中的粗麻纸,缓缓打开,凑近了看着书写的内容。
纸张粗糙,用的墨是一般的墨,观起字迹也算公正规矩,横平竖直之间透出一股沉稳内敛之气。
放下递过来的纸,老掌柜觉得自己刚才竟然会怀疑是眼前妇人要抄写。
“字过关了,正好,店里接了个蒙童开笔用的书的活,抄写八本《百家姓》,字迹工整清晰即可,这样的字迹,正好合适。”
来书斋抄书的不是没有,读书人接的更多是科举有关的书目,而且费用也低,已经三四日了,还没有接这个活计。
“至于工钱,按本来算,一本八十文钱,纸墨由店里来出,不得浪费,最后剩余多少都要交回来,怎么样?接这个活吗?“
姜南算了算,百家姓也有几百字,抄一本按自己的速度大概大半个时辰,那这八本自己大概一天就能抄写完,还能挣六百四十文钱,这比上山挖药强多了。
压下心里的激动,这一趟没有白来:“多谢掌柜”
掌柜从柜台后面拿出需要的东西,一沓裁好的纸,摸上去要比刚刚买的细腻的多,色泽呈淡黄色,质地柔软。
笔是新的中楷毛笔,一块没有杂质的墨块,还有一本半新的《百家姓》样本。
"这些你先拿回去,三日后要拿到我这里再次验字,如有潦草,错漏,夫人,那不好意思,我们溪书斋也是不能收的。
“掌柜放心,既然接了,定用心完成,这里多谢掌柜给这个机会。”
郑重的谢过老掌柜,姜南这才带着长生离开溪书斋。
还要去那小摊贩那里买一些墨块,在添置一些毛笔,粗麻纸,平时练字需要用到,又花了三十文钱。
等解决了心头之事,深呼一口气,看看篮子里放的笔墨书籍,又看看身边的长生,“长生,高兴吗?有了抄书的活计,以后我不用再去南山上了,也有更多时间陪你了。”
“高兴,奶奶真厉害,等我再大一些,和奶奶一起抄书。”
“好,到时候我们一起抄写。”
办完这些事情,还是到了城门的老地方,等着人齐,这才回去。
到了第二天,送完长生,姜南就开启自己的抄书大业。
原来用的都是粗麻纸,容易洇墨,要控制蘸墨的量,稍有不慎,字就成了一个墨团,这纸不同,先取了一张尝试一下,纸张吸墨性很好,用的墨多了,才稍稍的晕开了些。
纸张细腻柔软,墨色黑亮。
等尝试了几次,适应了新的毛笔和新的纸张,姜南这才才开始下笔,集中精力对照样本。
每一次落笔都要控制好力度,控制好纸张,不然这张纸不管写多少内容,都要废掉重写。
写字的速度与往常相比慢多了,需要注意每一页纸所写的内容,规划好字迹的位置,心中有了位置,每一次下笔极其认真,力求和样本上的字迹一样。
屋子里只有自己的呼呼吸声,再不顾其他,速度自然也慢了许多,半个时辰的内容,生生写了一个上午。
终于写到了最后一字“终”字,屏住呼吸,稳住,不能乱,捺笔伸展,点下最后的两个点,小心收笔。
看着桌子上的一页页的纸张,“完成了” 。
从跟着姜父认字写字,这是自己第一次独立完成抄写,如果这次成功,以后自己就可以真正的靠抄字为生,总归能轻松一些。
“写的真好看。”
“长生,回来了啊?”看了看外面的天空,都这个时辰了,都忘记做饭了。
“看我,现在去给你做饭。”
今日的饭要比往常晚了一些,一向守时的长生竟然迟到了挨了夫子的罚,这可真是一件稀罕事。
到了约定的时间,姜南将抄写的内容让老掌柜查看。
可能是纸与笔的原因,这字比上次的还有进步,见老掌柜点头,姜南这才放了心,接下来就可以抄写接下来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