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跟大队长打了招呼,依次介绍了自己。楚瑾一站在一旁,目光沉静地打量着其他知青:除了路上已经熟络的林晓梅,还有个扎着两个小辫、看起来怯生生的女知青,叫莫轻轻,总是低垂着眼睑。两个男知青中,徐鹏戴着眼镜,一脸书生气,镜片后的眼睛却闪着好奇的光;赵卫东则身材壮实,黝黑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这时,大队长拍了拍拉车的老黄牛,为难道:“牛车上面堆了不少行李,最多只能再坐两个人。回村得走一个多小时,你们看……”
男知青们都表示他们可以全程都不坐牛车,让给女知青们坐了。
林晓梅立即举手:“我走得动!让莫知青先坐吧,她看起来最累。”
莫轻轻连忙摇头:“不、不用了,我也可以走……”
楚瑾一看了眼莫轻轻苍白的脸色,开口道:“这样吧,我们三个女生轮流坐,每人二十分钟。我先走一段。”
她其实一点都不累,前世经常背着画具到处写生,今生还和爸爸学过防身术,早就练就了一副好体力。更何况现在这具身体还拥有天生神力,走这点路简直是小菜一碟。
一路上,楚瑾一默默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东北的黑土地一望无际,远处是连绵的山峦,近处是即将成熟的庄稼。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
牛车吱吱呀呀地驶到红旗大队村口,大队长勒住缰绳,示意他们下车。五人提着行李站在黄土路上,不约而同地打量着眼前的村庄。
一排排低矮的土坯房连成一片,黄泥墙皮剥落处露出里面的麦秸秆。瓦片屋顶上,几丛野草在秋风中摇曳。炊烟从烟囱中袅袅升起,由浓转淡,混合着牲畜粪便和柴火的气味,形成一种独特的乡村气息。
“这就是我们以后要生活的村子啊……”林晓梅喃喃道,语气复杂。
徐鹏推了推眼镜,面露担忧:“这房子会不会漏雨呀。”
赵卫东憨厚地笑了:“我觉得不会的。”
莫轻轻小声呢喃:“不知道晚上会不会有老鼠……”
楚瑾一没有加入讨论,而是仔细打量着这个村庄。村口有几个孩子在打闹,看到生人立即围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几个老人坐在树下聊天,目光慈祥而又带着几分审视。
大队长拍了拍老黄牛,对旁边的青年说:“秦墨,你先带着这几个新来的娃儿去知青点安顿。”
“放心吧队长。”秦墨沉稳点头,他的声音平和有力,让人莫名安心。
大队长又转向知青们:“今天你们先休息,等下到大队仓库领取知青补贴粮食。明天跟着秦墨他们老知青一起上工就行。”
等大队长牵着牛车离开后,秦墨转过身来,目光在五人身上扫过:“你们来得正是时候。秋收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正是最忙的时候,虽然辛苦,但工分挣得多,分粮也能宽裕些。”
他温和地笑了笑:“别担心,秋收时节只要肯出力,基本口粮还是能保证的。”
就在这时,一声惊呼响起。徐鹏只顾着打量四周,没注意脚下的玉米根,一个趔趄摔倒在地,眼镜飞出去老远。
“哎哟我的眼镜!”徐鹏手忙脚乱地在草丛里摸索,狼狈的模样逗得旁边的孩子们咯咯直笑。
楚瑾一面不改色地弯腰捡起眼镜递过去:“给。”
徐鹏红着脸接过眼镜:“谢、谢谢……”
秦墨清了清嗓子:“大家跟我来吧,知青点就在前面。”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排土坯房。
五人提起行李跟在后面,坑洼不平的土路让他们走得磕磕绊绊。莫轻轻被石头绊了一下,眼看就要摔倒,旁边的楚瑾一顺手地扶住了她。
“小心些。”楚瑾一轻声说。
莫轻轻脸一红,小声嗫嚅:“谢、谢谢你……”
秋风卷着金黄的落叶在他们身后打着旋,将孩子们的笑声都揉碎在空气里。
“快看!那树上红果果!”林晓梅突然指着路边的灌木丛欢呼。
众人抬头望去,夕阳透过树枝,在一串串红果上洒下金光,像无数小灯笼在风中摇晃。
“是野山楂。”秦墨解释道,“熟了之后酸甜可口的,你们有时间可以自己来摘。”
楚瑾一深深吸了口气,空气中似乎真的飘着一丝甜甜的果香。
走到用土墙围起来的的院子前,秦墨停下脚步:“这就是知青点了。先把行李放了,我带你们认认路,再去领粮食。”
墙上还留着去年知青写的标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建设农村。”红色的字迹在夕阳下格外醒目。
楚瑾一看着标语,唇角微微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