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远小区”信访案的完美解决,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内部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
综合协调科的张海川科长,因此在中心主任的会议上,被点名表扬“工作得力,勇于担当”。
张海川在享受着这突如其来荣誉的同时,内心对江澈的敬畏也与日俱增。
他愈发坚信,这个年轻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位自己惹不起的大人物。
于是,他对江澈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之前的刻意打压,变成了过分的“关怀备至”。端茶倒水嘘寒问暖,甚至连江澈的办公椅都亲自给他换了个更舒服的。
这番做派,让办公室里其他几位老同事看得目瞪口呆,私下里议论纷纷,都在猜测江澈到底是哪位领导家的“太子爷”。
只有苏晴樱,看着张海川那副谄媚的嘴脸,和江澈那波澜不惊的平静,眼神里闪过一丝不屑与了然。
她知道,张海川这种人,永远也无法理解江澈的可怕之处。他敬畏的不是江澈本人,而是他自己脑补出来的“权力”。
而真正的风暴,总是在这种虚假的平静下酝酿。
这天下午,张海川被中心主任紧急叫去开会。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脸色凝重,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贪婪。
他召集了全科室的紧急会议。
“同志们,刚刚中心开了个紧急会议,市里下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张海川清了清嗓子,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
“市里计划启动‘智慧城市’一期工程,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子项目——‘数字交通枢纽’,因为涉及到发改委的立项、财政局的预算、交通局的规划、还有数据资源局的技术标准……多个部门的审批流程和标准存在冲突,现在整个项目都卡在了我们中心。”
他将一份厚得像字典一样的、封面烫金的文件夹,重重地放在会议桌上。
“中心的意思是,让我们综合协调科牵头,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并联审批’优化方案,打通堵点,让这个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同志们,这既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也是一个天大的机遇啊!”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科室里的几位老油条都低下了头,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听见。
谁都清楚,这种神仙打架的项目,就是个火山口。协调好了,功劳是领导的;协调不好,黑锅就是牵头科室的。谁碰谁死。
苏晴樱的眉头也紧紧皱起。这个任务的难度,比“宏远小区”案,要高出十倍不止。
张海川将所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一声。
他当然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
但他更知道,这也是一份能让他仕途再进一步的、天大的功劳!
他想抢,但又怕被烫死。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一石二鸟的计划。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江澈身上,脸上瞬间堆满了和煦的、充满鼓励的笑容。
“小江啊。”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江澈。
“你年轻,有冲劲,学历高,思路活。前段时间的‘宏远小区’案,就处理得非常漂亮,让我们这些老同志都刮目相看啊!”张海川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这个‘数字交通枢纽’项目,技术性强,创新要求高,正适合你这样的年轻人来发挥才干。所以,我决定,这个项目的初步方案,由你来主笔负责!”
此言一出,苏晴樱的脸色瞬间变了。
让一个刚入职不到一个月的新人,去主笔负责这种级别的项目方案?
这已经不是“锻炼”,这是捧杀!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方案写得保守了,会被批评没能力,没魄力。
方案写得大胆了,一旦出了问题,所有的责任都会由“主笔人”来承担!
张海川这手算盘,打得太精了。
他这是要用江澈当“开路先锋”,甚至是“炮灰”!
如果江澈背后的“大人物”出手,解决了问题,那他张海川作为领导,坐享其成,功劳簿上自然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江澈搞砸了,或者他背后的“大人物”不方便出手,那责任也全在江澈这个“冒进”的新人身上,与他张海川毫无关系。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张海川看着江澈,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像是在看一件即将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神兵利器”。
“怎么样,小江?有没有信心?不要怕犯错,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做!我,还有我们整个科室,都是你坚实的后盾!”他画着大饼,语气慷慨激昂。
江澈抬起头,迎着所有人的目光。
他当然看穿了张海川那点小心思。
但他没有拒绝,更没有丝毫的为难。
在他的“洞玄视界”里,那本厚重的项目文件,不再是“一团乱麻”。
它化作了一座无比宏伟、由无数条代表着权力、资本、技术的秩序线构成的“大阵”!
虽然此刻,这座大阵因为几处关键节点的能量堵塞和结构失衡,而陷入了停滞。
但江澈能“看”到,它内部蕴含着何等磅礴的、足以改变城市格局的巨大能量!
这哪里是什么“烫手山芋”。
这分明是一块可供他随心所欲、布控全局的、上好的“阵盘”!
江澈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只有他自己能懂的弧度。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桌前,在张海川期待的目光中,伸出手,将那份烫手的“功劳”,平静地揽入怀中。
“好的,科长。”
“保证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