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新时间:2025-11-12 05:11:41

第二天,我准时出现在公司。

总裁办公室的门为我敞开,陈东和新上任的技术总监赵彬,以及那个凭着裙带关系上位的总裁侄子王明,都坐在里面。

会议室的气氛,像是凝固的沥青,沉闷又压抑。

“李燃,你说要交接,我们今天就专门为你开这个会。”陈东的脸色很差,眼底有明显的黑眼圈,显然一夜没睡好。

“这几位都是公司新提拔的主管,以后项目会由他们共同负责,赵总监主导,王明协助。”

我扫了一眼那几张或心虚、或倨傲、或茫然的脸,心中一片了然。

这就是陈东的安排,一群乌合之众。

尤其是那个王明,二十多岁的年纪,穿着一身潮牌,吊儿郎当地靠在椅子上,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不屑和审视,仿佛我是一个不识抬举、给他惹了麻烦的低等员工。

“好,那我们开始吧。”我打开我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投影仪。⁤⁣⁤⁡‍

屏幕上亮起的是“星辰计划”的系统架构图,那是我画了无数个通宵才完成的杰作,复杂而精密,像一张巨大的蛛网。

“‘星辰计划’的底层架构基于我个人优化的微服务框架,核心数据处理模块采用了异步事件驱动模型,为了保证高并发下的数据一致性,我引入了Saga模式并进行了深度定制……”

我开始“交接”,语速不快不慢,吐字清晰。

但我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技术术语,都像一颗颗投入深海的石子,没有激起半点涟漪。

我看到王明脸上的不屑慢慢变成了茫然,然后是烦躁。他开始坐立不安,不停地看手机。

其他几个新主管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努力地想在脸上装出“我听懂了”的表情,但那游移的眼神和僵硬的嘴角,出卖了他们的无知。

只有赵彬,拿着笔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但他的笔尖,有好几次都因为用力过猛,几乎要划破纸张。他在伪装,伪装自己能跟上我的思路。

“……关于用户画像的动态标签系统,这里的算法逻辑比较特殊,我当时为了追求极致的性能,直接用汇编语言手写了一小段核心代码,注释我都写得很清楚了。”

我指着屏幕上一段天书般的代码,语气平淡。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汇编?

在这个高级语言满天飞的时代,为了一个项目去手写汇编,这已经不是普通程序员的范畴了。这是疯子,是匠人,是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怪物。

赵彬的笔“啪”的一声掉在了桌上。

他脸色涨红,终于忍不住了。

“李燃!你这是在交接吗?你这是在故意为难我们!”他站了起来,指着屏幕,“你把东西搞得这么复杂,谁能接手?你是不是存心想让项目瘫痪?”

他开始给我扣帽子,试图在道德上压制我。

我冷冷地看着他,等他说完。

然后,我转向陈东,语气依旧平静:“陈总,项目的复杂性,不是我今天才决定的。当初立项的时候,您亲自审批过技术方案,上面明确写了项目的技术难点和实现壁垒。”

“赵总监如果觉得这个方案太复杂,那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他当初审方案的时候没看懂,或者没看。第二,他的技术能力,不足以理解这个级别的项目。”

“既然赵总监觉得简单,不妨让他亲自来试试?也许他有更简单、更高效的方法,可以替代我这套‘复杂’的方案。”⁤⁣⁤⁡‍

我轻轻地把皮球踢了回去,踢得又快又准。

赵彬的脸,瞬间从涨红变成了猪肝色。

他敢说他行吗?

他不敢。

他要是敢说,陈东马上就会让他立下军令状。到时候项目出了问题,他就是唯一的责任人。

他要是有那个本事,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一直被我压着。

陈东的目光在我和赵彬之间来回扫视,眼神里的失望和烦躁越来越浓。

他挥了挥手,像驱赶苍蝇一样,“赵彬,你坐下!听李燃继续说!”

赵彬悻悻地坐下,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怨毒。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王明,突然清了清嗓子,开口了。

“我觉得吧,技术上的东西,没必要搞这么玄乎。”他翘着二郎腿,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

“现在市面上那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我们直接买一套不就行了?非要自己造轮子,又慢又费劲。李经理,你是不是有点技术洁癖,为了炫技而炫技啊?”

他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几个新主管纷纷点头附和,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

“是啊是啊,王总说的有道理。”

“外包也行啊,找个大厂的团队来做,肯定比我们自己弄快。”

我看着王明那张年轻而无知的脸,忽然笑了。

“王总,您说的对,市面上确实有很多成熟的方案。”

“但我们这个项目,核心竞争力就是这套自主研发的算法,它能让我们的用户匹配精准度比市面上最好的产品高出至少15个百分点。这是我们能拿到三千万投资的关键。”

“如果去买通用的解决方案,第一,成本不会低于七位数。第二,效果会大打折扣,客户那边根本无法交代。第三,我们的核心技术将完全受制于人。”

我顿了顿,目光直视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

“您作为公司高层,在提出‘创新性’建议之前,是不是应该先把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和技术白皮书,至少看一遍?”

王明脸上的傲慢瞬间凝固了。

我的话,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他脸上。

他一个空降的关系户,哪里看过什么计划书。

他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

整个会议室,尴尬得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陈东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他看着自己这个不争气的侄子,又看看我,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他大概终于开始意识到,我的离开,对他来说,远比他想象的要致命得多。

这不仅仅是失去一个技术骨干,而是他亲手拆掉了公司的发动机。

接下来的几天,“交接”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中继续。

我每天准时来开会,不厌其烦地“讲解”着那些无人能懂的代码和逻辑。

而赵彬和王明他们,则像一群被罚听天书的小学生,从最初的试图反抗,到中期的茫然,再到最后的彻底放弃。

他们开始用各种理由缺席会议,赵彬说要去协调资源,王明说要去见客户。

我知道,他们是在逃避。

逃避自己的无能。

核心项目组的同事们,在我之前的“授意”下,对交接内容守口如瓶。

无论赵彬怎么威逼利诱,他们都只是一句话:“这个技术细节太深了,我们也不懂,还是得等李总的文档。”

项目,就这么顺理成章地,陷入了彻底的停滞。

陈东办公室的灯,开始彻夜不熄。

他频繁地召集会议,在会议上大发雷霆,但毫无用处。⁤⁣⁤⁡‍

没有我,这台精密的机器,就是一堆废铁。

终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客户方的质询邮件,一封比一封措辞严厉。

从最初的“询问项目进展”,到后来的“要求解释为何延期”,再到最后一封,直接附上了合同的违约条款,要求我方在三天内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否则将启动法律程序,追讨预付款并索要巨额赔偿。

那一天下午,陈东把我叫进了他的办公室。

他关上门,没有开灯。

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曾经梳得油亮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李燃,”他开口,声音沙哑而疲惫,“回来吧。”

“只要你回来,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技术总监的位置是你的,薪资翻倍,期权我也给你。王明那里,我让他给你道歉。”

他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恳求。

我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如果是在一周前,听到这番话,我或许会有动摇。

但现在,不会了。

我看到了他的虚伪,他的无能,和他为了利益可以轻易牺牲任何人的凉薄。

我想要的,从来就不是他施舍的怜悯。

“陈总,”我摇了摇头,声音冰冷,“晚了。”

“我要的,不是一个被你施舍的位置。”

“我要的是公正。”

他愣住了,似乎没想到我会拒绝得如此干脆。⁤⁣⁤⁡‍

“你到底想怎么样!”他终于压抑不住,声音再次拔高,带着气急败坏的绝望。

我看着他,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要么,公司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让我满意的处理方案。”

“要么,咱们法庭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