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知青心里一动 —— 她前世就是靠高考考上的医学院,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原主的基础虽然差,但她有前世的知识储备;张兰识字,基础好,只要两人一起努力,说不定真能一起考上大学!她握着张兰的手,眼神坚定:“张兰,咱一起复习!白天我做饭你记账,晚上咱一起看书,等高考恢复了,咱一起考出去!不仅要把伙食搞好,还要把日子过好!”
煤油灯的光映在两人脸上,账本上的 “玉米面 5 斤”“土豆 10 斤” 旁边,悄悄多了一行小字:“张兰,数学公式抄 10 遍”。窗外的陕北夜空,星星亮得像撒了把碎钻,柳知青知道,她的重生之路,不仅要靠营养食谱换工分,还要靠知识和友情,走出一条属于她们自己的路。
第二章:工分翻倍结善缘
陕北的春末,晨雾还没散,知青点的土灶就冒起了暖烟。柳知青蹲在灶前,把窖里翻出的老南瓜切成小块,扔进沸腾的麦麸粥里 —— 金黄的南瓜煮烂后,裹着粗糙的麦麸,熬出的粥又甜又稠,香味顺着灶房的破窗户飘出去,勾得知青们早早围在门口。
“柳知青,今天又是麦麸粥啊?” 男知青张强搓着手笑,昨天这粥他连喝了三碗。柳知青搅着粥勺抬头:“今天加了南瓜,比昨天还香!” 说话间,粥锅 “咕嘟” 冒泡,她盛出一碗递给凑过来的李娟,笑着说:“快尝尝,凉了就不甜了。”
李娟接过碗,脸有点红。想起上个月她还跟人吐槽 “柳知青做的窝窝头能剌破嗓子”,可现在,她每天最盼的就是开饭 —— 柳知青总能把粗粮做出新花样:早上麦麸南瓜粥配腌芥菜(用野花椒提过香),中午蜂窝窝窝头就着炒野菜(加了勺老乡送的猪油,香得能多吃半个窝头),晚上杂粮粥配土豆饼(土豆擦丝加面粉,煎得外脆里软)。
这天收工后,队长王建国来查工分,看着记工表上 “全勤” 两个字,又瞅了眼空得发亮的饭桶,突然拍了下手:“好家伙!这阵子没一个知青请假,干活劲头比以前足多了!柳知青,你这伙食搞得好,以后每月给你加 2 个工分!” 知青们立刻欢呼起来,李娟凑到柳知青身边,小声说:“柳知青,明天…… 明天能多做个窝窝头不?我想给我姥姥带一个,她总说城里见不着这种软和的。” 柳知青笑着点头:“没问题,明天多蒸五个,你跟大家说,谁要给家里带,提前跟我讲。”
可没等高兴几天,麻烦就找上了门。
公社的张干部带着人来检查知青点伙食,刚进院就皱起了眉 —— 灶房门口晒着一排野菜,筐里还装着没洗的荠菜。“王队长,你们知青点咋天天吃野菜?” 张干部语气严肃,“是不是粮食短缺?要是不够,得早点上报,别让知青们饿着!” 王队长赶紧解释:“不是不够,是柳知青说野菜补营养……” 话没说完,就被张干部打断:“补营养也不能光吃野菜,要是吃出问题咋办?”
柳知青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蓝布封面的账本,是张兰记的伙食账。“张干部,您先别急,看看这个。” 她翻开账本,上面一笔一划记得清清楚楚:“3 月 12 日,领玉米面 20 斤,消耗 18 斤,剩余 2 斤;3 月 13 日,领土豆 30 斤,消耗 25 斤,炒野菜 10 斤……” 她又转身端出刚做好的野菜炒鸡蛋和菠菜玉米糊,“您尝尝,这野菜是补充维生素的,知青们之前嘴唇干裂、易疲劳,吃了半个月野菜,气色好多了。这鸡蛋是老乡送的,玉米糊里加了菠菜,比光吃粗粮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