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书屋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姜佑宁闻声抬头,正看见赵主任朝这边走来,“赵主任早上好啊!”

赵主任要了同样的配置,“真巧啊!你也早!”

“是!”姜佑宁三口两口解决,凑到了赵主任跟前低声说道。

“您闺女有空吗!我今天带着她去纺织厂把手续办了!”

赵主任闻言大喜,连刚刚付完钱的早点都顾不上来,“好!好!”

就要回家去找自己家闺女。

姜佑宁赶紧拦住,“您别急,我还有点事情找您帮忙!”

“啥事,你说!”

姜佑宁环顾四周,眼见不是说话的地方,拉着赵主任去了一处僻静地。

姜佑宁咳嗽了两声,“您也知道我要下乡,分的那间房子不就空了吗?”

“空着也是浪费,我把房子送人了!”

赵主任心领神会,这分明就是把房子卖了。

不禁暗自咂舌,“这丫头什么行动力啊!做事是真绝啊!”

赵主任可不打算管这事!

自己家闺女的工作重要,况且人家是赠送,也没有违反规定。

赵主任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待会儿你带人来,我给你办妥。“

姜佑宁似乎又想到些什么,“我跟他们说我是要搬去员工宿舍,下乡的事还请您帮着瞒一瞒!”

“行!”赵主任满口答应。

这事关自家闺女的工作,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姜佑宁转头回院子就去叫孙家人,孙大叔孙大妈一听,班都不上了,找工友带话,向单位请了半天假。

匆匆跟着姜佑宁到了街道办。

街道办那边,有了赵主任的帮助,自然是没人为难。

街道办工作人员审查完了资料。

确认手续齐全后,很快就办完了房屋过户手续。

这房子昨天才转了一手,今天又易主。

在姜佑宁这里,当真是怀里揣炮仗——一响就没。

随后,姜佑宁便拉着赵主任女儿直奔纺织厂。

这个时代,工人之所以被称为铁饭碗正是因为这工位真的是可以世代相传。

若是职工退休后,家里人又不缺工作岗位,还可以一个合适的价格转让出去。

当然,办手续时要编造一个表亲之类的亲戚关系。

人事部门对此也不会去查,都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他们自己家里都有不少亲戚没工作,自然不会为难。

手续办的非常顺利,明天赵主任女儿就可以正式上岗。

姜佑宁将赵主任女儿送了回家,看着赵主任一家人喜形于色,心中百感交集。

辞别赵家,姜佑宁坐上了有轨电车,往报社的方向赶。

虽然街道办这边是已经办理了断亲登记。

但是还得去报社,刊登断亲声明。

为此,姜佑宁还给留了10块钱。

报社这边承诺,7天内出报。

姜佑宁打算到时候多买几份备着,防止意外。

待办完了这一切,姜佑宁心中也是长舒一口气。

姜佑宁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将心神沉入农场空间的四合院里。

这段时间,姜佑宁的“收入”着实可观,粗略一清点,竟已快要一千五百块了。

在这个年代,这笔钱足以购置好几套房产了。

姜佑宁想了想,准备去采购一波。

虽说东北那边发展得不错,但姜佑宁去的地方再怎么说也是农村,终究比不上京城这边物资丰富。

当然姜佑宁有系统傍身,物资可以通过签到获得。

但总得有个明面上的遮掩,这样一来,日后拿出些东西才不至于惹人怀疑。

况且现在,姜佑宁手上的票据也不少——布票,棉票,工业券,糖票……

正好趁此机会统统花掉。

先到这里,姜佑宁再次登上电车,第一站是种子公司。

姜佑宁选购了各类蔬菜和粮食种子,每样都只买少许。这年头的种子都能自行留种,倒也不必多买。

不过姜佑宁的这番动作,还是引起了售货员的怀疑,毕竟很少有人买这么多种类。

姜佑宁说是给乡下亲戚带的,这才打消了怀疑,卖给了姜佑宁。

柜台旁还摆着几株果树苗,她挑了两棵梨树、两棵苹果树。都是小苗,姜佑宁拿着也不费力。

寻了个无人处将东西收入空间,顺手把果树栽下。

姜佑宁这才惊喜的发现,在这个农场空间中,姜佑宁简直就是上帝!

想干什么,心念一动即可,像什么一键挖土,一键收割,一键宰杀……

这些操作只需姜佑宁心念一动,便能瞬息完成!

姜佑宁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不愧是新手大礼包。“

下一站,姜佑宁直奔供销总社。

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先去买了两只老母鸡和一些鸡蛋,借着上厕所,把东西都收到了农场空间里面。

又用土临时将鸡和果树隔开。

姜佑宁思索,“到时候得找点木板,竹篱笆把鸡围起来!”

从厕所出来,她又转到副食品柜台。

红糖、糖果都买了些,连大白兔奶糖也没落下——这比肉还贵上好几倍。

姜佑宁好奇地剥开一颗,据说这年头的大白兔能泡出一杯牛奶来。

不过她平日很少吃糖,怕发胖,倒也尝不出个中差别。

继续逛,来到了日用品柜台前,卫生纸和雪花膏是必买的。

那边风硬,天冷她可不想皴了皮肤。

可惜这年代还没有卫生巾,只能退而求其次买卫生带。

之后她几乎见票就买,香皂、牙膏、牙刷、棉花、布匹、手电筒、香烟、白酒……

直到姜佑宁手中票据全部用尽,才意犹未尽地收手。

最后在供销社门口雇了个板爷,付了两毛钱车钱,拉着东西又去了一趟街道的定点粮店。

别忘了,姜佑宁手上还有其他人的粮本在。

而周招娣还没去买这个月的定量!

只是眼下粮店来得晚了,不仅仅开始大排长龙,竟开始限购,每人只能买粮本上一半的定量。

姜佑宁站在粮店门口,不由得轻叹一声。

这情形分明在诉说着当下的艰难:城里人虽说有定量保障,可这定量一降再降不说,还要根据工作强度分三六九等。

好不容易轮到姜佑宁,她只能要了一半白面、一半棒子面。

没办法,还不让全要白面。只能是一半一半。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