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陈桥驿的黎明,在风雪与呐喊声中撕开了一道血色的缝隙。中军帐外,山呼海啸般的“请点检登基”声浪,如同汹涌的怒潮,拍打着摇摇欲坠的君臣藩篱。帐内,赵匡胤闭目静坐,那件象征着天命所归的明黄龙袍,静静躺在案几之上,如同一条蛰伏的金龙,等待着吞噬旧朝的最后一道曙光。当石守信、高怀德等将领再次冲入帐中,跪地泣血相请时,赵匡胤缓缓睁开了眼睛。那眼神中,再无半分挣扎与迷茫,只剩下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与决绝。他知道,历史的闸门,已在他面前轰然洞开。黄袍加身,不再是阴谋,而是顺应天命人心的必然!一场注定兵不血刃、却又足以改天换地的权力交接,在黄河古渡的风雪黎明中,拉开了惊心动魄的序幕!
“太尉!将士们……心意已决!营中哗变!皆言‘点检做天子’!此乃天意民心!请太尉……更衣登基!” 石守信跪在帐中,声音嘶哑却无比洪亮,双手高举着那件明黄龙袍!
高怀德、王审琦、张琼、罗彦瓌、王彦升、李汉超等将领紧随其后,齐刷刷跪倒!目光炽热如炬!
帐外,士兵的呐喊声已汇成滔天巨浪!
“请点检登基!”
“请点检登基!”
声震四野!风雪为之失色!
赵匡胤缓缓站起身。他没有去看那件龙袍,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帐帘,投向了风雪弥漫的远方,投向了那座巍峨的开封城。他沉默着,时间仿佛凝固。
许久,他长长地、沉重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带着一种被命运裹挟的无奈,更带着一种即将执掌乾坤的决断。
“尔等……贪图富贵,陷我于不忠不义……” 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悲愤”与“无奈”。
“太尉!” 赵普适时上前一步,声音清朗,压过帐外的喧嚣,“非是陷太尉于不义!实乃将士归心!天命所归!太尉仁德爱民,功勋盖世!当此乱世,唯有太尉登临大位,方能解黎民倒悬!安天下社稷!此非私欲,实为公义!请太尉……以天下苍生为念!”
“请太尉以天下苍生为念!” 众将齐声高呼!
赵匡胤的目光缓缓扫过跪了一地的将领,最终落在那件明黄的龙袍上。他伸出手,指尖微微颤抖,轻轻抚过那冰凉的绸缎,抚过那狰狞的五爪金龙。
“罢!罢!罢!” 他连叹三声,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被逼无奈的“悲壮”,“既然尔等执意如此!既然……天命如此!我赵匡胤……便顺了这天命人心!”
“万岁!万岁!万岁!” 帐内众将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热泪盈眶!
帐外的士兵听到帐内欢呼,更是群情激昂!呐喊声直冲云霄!
“万岁!万岁!万岁!”
赵匡胤在众将的簇拥下,缓缓张开双臂。石守信、高怀德小心翼翼地将那件象征着至高权力的明黄龙袍,披在了他的身上!系好玉带!戴上翼善冠(临时替代品)!
当那抹刺眼的明黄覆盖住玄甲战袍的刹那,一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威压瞬间弥漫开来!帐内帐外,瞬间安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敬畏地注视着那个身披龙袍、挺立如松的身影!
这一刻,他不再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他是天命所归的新主!
“众卿平身!” 赵匡胤的声音沉稳而威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谢陛下!” 众将激动万分,再次叩首!
赵匡胤迈步走出中军大帐!风雪扑面而来!他站在帐前高台之上,猩红披风在龙袍之外猎猎作响!
营中数万将士(包括部分殿前司禁军),看到那身耀眼的明黄龙袍,如同看到了信仰的图腾!瞬间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欢呼!
“万岁!万岁!万岁!”
声浪如同惊雷,滚滚传向远方!陈桥驿的黎明,被这震天的呐喊彻底点燃!
赵匡胤目光如电,扫视着沸腾的军营。他缓缓抬起手。
欢呼声渐渐平息。
“将士们!” 赵匡胤的声音如同洪钟,响彻风雪,“尔等拥戴之情,朕心甚慰!然!朕今日登基,非为私欲!实为天下苍生!为解黎民倒悬之苦!为定这纷乱乾坤!”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厉,带着一股凛冽的杀气:“然!国有国法!军有军规!朕今日在此,与尔等约法三章!”
“其一!回师开封!不得惊扰百姓!不得劫掠财物!违令者!斩!”
“其二!不得惊犯太后(柴荣皇后符氏)、幼主(柴宗训)!违令者!斩!”
“其三!不得欺凌朝中公卿!违令者!斩!”
三个“斩”字,如同三道惊雷!带着新君的威严与铁血!瞬间震慑了所有将士!
“臣等遵旨!” 石守信、高怀德等将领率先跪倒领命!
“遵旨!遵旨!遵旨!” 数万将士齐声应诺!声震天地!
“好!” 赵匡胤眼中精光爆射,“石守信!高怀德!”
“臣在!”
“命尔二人为先锋!率本部精骑!即刻出发!控制开封城门!接应大军!”
“诺!”
“王审琦!张琼!”
“臣在!”
“率军护卫中军!随朕回师开封!”
“诺!”
“其余诸将!各率本部!整军待发!”
“诺!”
令下如山!整个军营瞬间如同精密的机器般运转起来!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一支身披黄袍新君、挟裹着改天换地气势的大军,在风雪渐息的黎明中,如同出闸的洪流,向着开封城!滚滚而去!
开封城。
午时刚过,风雪已停,铅灰色的天空压得很低。
守城的侍卫亲军士兵缩着脖子,百无聊赖地望着城外白茫茫的雪原。
突然!
地平线上!烟尘滚滚!蹄声如雷!
“敌袭!敌袭!” 警锣声凄厉响起!
守将慌忙登上城楼,只见一支打着“石”、“高”旗号的精锐骑兵,如同旋风般席卷而来!
“是……是石守信和高怀德将军!” 有眼尖的士兵认出旗号,“他们不是随点检大人巡边去了吗?怎么……”
话音未落!
石守信、高怀德已率军冲到城下!
“开门!” 石守信勒马高呼,“奉新天子诏命!接管开封城防!速开城门!”
“新……新天子?” 守城将领懵了,“哪来的新天子?陛下(柴宗训)不是在宫中吗?”
“放肆!” 高怀德厉声喝道,“点检大人已于陈桥驿顺天应人,黄袍加身!登临大位!此乃天命所归!尔等速开城门迎驾!敢有阻拦者,格杀勿论!”
城头守军一片哗然!惊疑不定!
就在这时!
城内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留守开封的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王审琦(赵匡胤心腹,早已暗中布置)率一队精锐禁军,直扑城门!
“奉新天子诏!接管城门!开城迎驾!” 王审琦高举令牌,厉声下令!
守城将领还未反应过来,王审琦的部下已如狼似虎般冲上城楼,瞬间控制了城门机关!
“咯吱吱——!”
沉重的开封城门,在内外“呼应”下,缓缓洞开!
石守信、高怀德大喜!率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开封城内,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
“赵点检造反了!”
“新天子入城了!”
消息如同瘟疫般迅速传遍大街小巷!百姓惊恐地关闭门窗!商铺纷纷歇业!
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兵分多路,迅速控制了各主要城门、府库、官衙!他们严格执行赵匡胤的“约法三章”,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开封城虽惊不乱!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臣服。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通府邸。
“什么?!赵匡胤反了?!黄袍加身?!” 韩通接到消息,惊怒交加!他猛地拔出佩刀,“乱臣贼子!安敢如此!来人!备马!召集亲兵!随我入宫护驾!诛杀逆贼!”
韩通不愧为宿将,反应极快!他带着数十名亲信家将,冲出府门,欲直奔皇宫,控制幼主柴宗训,以图挟天子令诸侯,对抗赵匡胤!
然而,他刚冲出府门不远!
“韩通!哪里走!” 一声暴喝响起!
只见王彦升、罗彦瓌率领一队归德铁骑,如同鬼魅般从街角杀出!早已在此埋伏多时!
“逆贼!受死!” 王彦升手持长柄战斧,如同疯虎般扑向韩通!
韩通又惊又怒,挥刀格挡!
当!
刀斧相交!火星四溅!
韩通虽勇,但仓促应战,又寡不敌众!王彦升、罗彦瓌皆是悍将,归德铁骑更是百战精锐!
“噗嗤!”
混战中,王彦升一斧劈中韩通坐骑!战马惨嘶倒地!
韩通跌落马下!
“保护大人!” 韩通家将拼死抵抗!
“杀!” 罗彦瓌怒吼一声,长枪如毒蛇出洞,瞬间刺穿一名家将咽喉!
王彦升则如同杀神附体,战斧狂舞,血肉横飞!
韩通挣扎着爬起,还未站稳!
“韩通!纳命来!” 王彦升已冲到近前!战斧带着万钧之势,狠狠劈下!
“啊——!”
韩通只来得及发出一声不甘的怒吼!
咔嚓!
战斧劈开了他的头盔!劈开了他的头颅!红的白的溅了一地!
后周最后一位手握重兵、试图抵抗的忠臣良将,就此殒命!血染开封长街!
韩通一死,城内零星的抵抗瞬间瓦解。
皇宫。
符太后(柴荣皇后)搂着年仅七岁的幼主柴宗训,瑟瑟发抖。殿内宫女太监跪了一地,面无人色。
宰相范质、王溥等重臣被“请”入宫中,个个面如土灰,手足无措。
“太后……陛下……赵……赵匡胤他……” 范质声音颤抖,话都说不利索。
就在这时!
殿外传来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
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将领,身披重甲,按剑而入!虽未行凶,但那凛冽的杀气,已让殿内众人如坠冰窟!
“臣等奉新天子之命!恭请太后、陛下移驾!新天子即刻入宫觐见!” 石守信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符太后看着年幼的儿子,又看看杀气腾腾的将领,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她知道,大势已去。
未时三刻。
风雪彻底停歇,铅灰色的云层裂开缝隙,一缕微弱的阳光洒在开封城头。
赵匡胤身着明黄龙袍,在石守信、高怀德、赵普、赵匡义(已赶回)等文武重臣的簇拥下,策马缓缓行至皇宫宣德门前。
宫门大开!禁军士兵(已被王审琦控制)分列两旁,跪地相迎!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是在帝国的权力中心!
赵匡胤下马,步行入宫。他面色沉静,步履沉稳,龙行虎步间,帝王威仪尽显。
崇元殿(皇宫正殿)内。
符太后强作镇定,端坐于帘后。幼主柴宗训坐在龙椅上,小脸煞白,眼神惊恐。范质、王溥等大臣垂手肃立,噤若寒蝉。
赵匡胤步入大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后落在龙椅之上。他没有跪拜,只是微微躬身。
“臣赵匡胤,参见太后、陛下。” 声音平静,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符太后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赵……赵点检……不,新天子……哀家……哀家……”
“太后不必多言。” 赵匡胤打断她,目光转向赵普。
赵普会意,上前一步,展开早已拟好的禅位诏书,朗声宣读:
“……朕(柴宗训)以幼冲,嗣守大器……常惧不终……今者,天心厌乱,天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天纵之姿,有神武之略……拯溺救焚,功业巍巍……上应天心,下顺民意……是用钦若天命,敬逊于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
禅位诏书,字字诛心!将一场兵变篡位,粉饰成了天命所归、众望所迎的和平禅让!
诏书宣读完毕。
殿内死寂!
范质、王溥等大臣,看着龙椅上瑟瑟发抖的幼主,再看看殿下那身披龙袍、不怒自威的赵匡胤,心中悲凉,却知无力回天。
“臣等……恭迎新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普率先跪倒!
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将领紧随其后!
“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侍卫、太监也纷纷跪倒!
范质、王溥相视一眼,长叹一声,终究也缓缓跪了下去。
“万岁!万岁!万万岁!”
符太后泪流满面,拉着柴宗训,在宫女的搀扶下,也离开了龙椅,退至一旁。
赵匡胤在震天的“万岁”声中,一步步走向那象征着九五至尊的龙椅。他转过身,目光扫过跪伏一地的群臣,扫过空旷的大殿,最终投向殿外那片渐渐放晴的天空。
他缓缓坐下。
龙椅冰冷而坚硬,却承载着整个天下的重量。
“众卿平身!” 赵匡胤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崇元殿!
“谢陛下!”
“即日起!改元建隆!国号——大宋!”
“大宋万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当夜。
开封城头,后周的旌旗被缓缓降下。一面崭新的、绣着“宋”字的赤红大旗,在凛冽的寒风中冉冉升起!
风雪彻底消散,一轮皎洁的明月升上中天,清冷的月光洒满古老的城墙,也照亮了这座刚刚更迭了主人的帝都。
城下,归德铁骑的营火尚未熄灭,与新朝的宫灯交相辉映。
赵匡胤(此时已是宋太祖)独立于新建的皇城角楼之上,眺望着这片属于他的江山。身后,是灯火通明、正在为新朝诞生而忙碌的宫阙;身前,是沉睡在月光下的万里河山。
五代的烽火狼烟,似乎在这一刻,被这面“宋”字大旗,悄然抚平。
一个崭新的时代——大宋王朝,在陈桥驿的血色黎明与开封城头的皎洁月光中,悄然拉开了它长达三百余年的恢弘序幕!